梅汁製程中之主要步驟為殺菁、果膠分解、防止褐變之保色處理及殺菌。為得到品質 良好的原料果實,以製出可口引人的梅汁,本實驗針對不同追熟時間,及上述之主要 加工因子對梅汁香氣及顏色等一般品質之影響做一初步探討。 在梅汁果實的追熟過程中,其可滴定酸有先增後減的趨勢,所含之蘋果酸及杏仁素含 量隨追熟天數之增加而減少,但其黏度及檸檬酸含量則隨之增加。又,梅汁顏色在追 熟過程中會逐變暗。加工過程中,Ultrazym-100及Sodium erythorbate之添加, 確實可達到降低梅汁黏度及防止其褐化的的目,而蘋果酸含量及黏度經殺菌後均有下 降的趨勢。 本實驗使用Tenax TA為吸著劑,以單離梅汁的香氣成分,經GC-MS分析之結果,已完 成鑑定者計有酯類8種、醇類4種及醛類1種。就相對含量而言,酯類化合物佔果汁 總香氣成分的80%以上。n-butyl acetaee 、haxyl acetate 及benzaldehyde為梅 汁中相對含量最高的香氣成分。 據實驗結果顯示:追熟至第四天之梅汁,其所含之醛與酯比率最低,似乎有最佳之香 氣組成,品評所得之總分亦以此為最高。隨加工過程之進行,梅汁的香氣成分含量有 逐漸減少的趨勢。又,加入50ppm Ultrazym-100,使其在25℃下作用5小時 ,會造成梅汁香氣成分的大量損失,而500ppm Sodium erytyorbate之添加可緩和 香氣的損失。梅汁之香氣成分對熱尚稱穩定,殺菌止步驟對其影響不大,其香氣之含 量隨殺菌溫度之升高,略有下降,但變化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