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目的:1探討污染防治成本內部化後有關的經濟變數,如就業物價等的調適、 資源分配和國內外市場均衡。2環境攻策對跨國貿易所造成社會福利的損益情形。 二資料來源:多為次級資料,包括「臺灣農產品生產成本調查報告」、「臺灣農產物 價與成本統計月表」、「臺灣業年報」、「中華民國農業統計要覽」、「豬糞尿廢水 投資效益分析」、「雜糧與畜產」和「畜牧及飼料污染調查專輯」。 三研究方法:本文應用對偶理論,分析環境因素毛豬生產的經濟影響。又建立貿易模 型來分析價格、產出及社會福利變化情形,以便於衡量環境因素對豬肉出口的利幣。 四研究結果:1為免除養豬者濫用地下水資源,藉以迴避排放費,須對其使用的水量 、水源,在水價上做一合理的調整。2污染防治成本內部化後,個別養豬戶的生產頭 數減少。對產業結構的影響而言,較可能的情況是產業偏向二○○頭至九九九頭中型 規模的養豬戶。3進出口貿易考量下,無污染防治成本時,由於在出口價差上獲得的 利益不足以彌補環境上的損失,故產生社會福利損失;反之,我國有環境保獲措施時 ,增加外匯收入(價差部分)及提升國內環境品質的利益均將使社會福利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