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主要針對四個變數(一)成份因素一(1)Si%×Sc〔Sc(飽和度)=C.E.∕ 4﹒3%,矽含量在2﹒0%以上〕。(2)錳含量(0%,0﹒3%二種情形)。 (二)製程因素方面一(3)斷面厚度(實驗上採用厚度分別為3、6、12、18 和24厘米之階梯形試樣,形成5種不同冷卻速率;及標準U 型塊。)。(4)接種 量(0﹒3%,0﹒6%二種情形)。來探討四個變數對基地肥粒鐵量及機械性質所 造成的影響。至於其他成分及製程因素儘可能固定,以減低對所要探討的變數造成影 響。 本實驗採用低硫、低錳之QIT 球墨用生鐵,實驗結果顯示。 成分因素方面造成的影響(U 型塊):不含錳情形,Si%×Sc在3﹒0,可以得到幾 近100%基地肥粒鐵量,此時機械性質也顯丕最佳;但當Si×Sc值超過3﹒0時, 由於衝擊轉脆溫度已提升至常溫以上,故機械性質會隨Si%×Sc值增加而顯著降低。 而含0﹒3%錳情形,Si%×Sc在3﹒0時,基地肥粒鐵量趨近於定值(約92%) ,但由於錳含量亦會提高轉脆溫度,故最佳機械性質顯示Si%×Sc在2﹒75時。 製程因素方面造成的影響(階梯形試樣):由於鑄件厚度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冷卻速率 ,結果形成厚度在6厘米以下及12厘米以上之基地金相組織有顯著不同,含0﹒3 %錳,在相同Si%-Sc情形時,0﹒6%矽鐵接種較0﹒3%矽鐵接種可得到較高的 基地肥粒鐵量。鑄件厚度在6厘米以下,含0﹒3%錳及不含錳都顯示,0﹒6%矽 鐵接種較0﹒3%矽鐵接種有顯著降低組織中碳化物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