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8 19: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沈裕民
研究生(外文):Shen, Yu-Min
論文名稱:錦鯉,CyprinuscarpioL.,昏睡病病因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n the Etiology of Ornamental Carp Cyprinus carpio L,Nith Sleeping Diseaoe
指導教授:郭光雄鐘虎雲
指導教授(外文):Guo, Guang-XiongZhong, Hu-Yu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動物學研究所
學門:生命科學學門
學類:生物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87
畢業學年度:7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0
中文關鍵詞:流行病學病因學病理學錦鯉口絲蟲病昏睡病動物病理學動物學獸醫
外文關鍵詞:ICHTHYOBODOSISANIMAL-SCIENCEVETERINA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59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實驗乃針對罹患昏睡病的錦鯉在流行病學,病因學及病理學上進行探討,以究明本
病之病因及瞭解病魚之各種組織病變及生理上之變化。
此病之傳染性甚高,罹病魚會有行動遲緩,胸腹鰭緊靠魚體並測臥於池底,眼球下陷
,及體表出血等臨床病狀出現。另外,溶氧的降低以及蓄養密度過高和魚群過於擁擠
等緊迫是導致病情發生的誘因,而造成本病之主因,乃為錦鯉受到飄游口絲虫(Icht
hybodo necator)的寄生所致,經由人工感染的方式可誘發昏睡的臨床症狀出現,且
由病魚的鰓絲可看到此奇生虫的大量存在,故此病之正確病名應為口絲虫病(Ichthy
obodosis)。
病魚的鰓瓣因寄生虫的刺激而增生及增厚,最後癒合成棍棒化的鰓絲,在癒合的鰓瓣
間可看到黏液細胞的大量增生。除腎臟的間隙組織可看到充血外,其他組織無任何病
變出現。病魚之算容比、血漿之總蛋白質,電解質及滲透壓均低於正常魚,呈現血液
稀釋(hemodilution)及滲透壓調節功能失常的生理現象。另外,血液中乳酸含量昇
高,造成酸中毒,可能因此影響到中樞神經的反應,導致病魚失去平衡。白血球的變
化,顯示病魚有淋巴球減少及中性球增加的趨勢。最後血液中GOT、GPT和GOT/GPT 之
比值並無變化,顯示病魚之肝臟及腎臟並無病變與組織切片的觀察結果相符。至於血
糖、皮質酮含量的昇高,暗示病魚乃處於緊迫狀態。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