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域產的金梭魚類,共有一屬八種,它們分別是S. barracuda(巴拉金梭),S. flavicauda(黃尾金梭),S. forsteri(大眼金梭),S. jello(竹針),S. jap onica,S. acutipinnis (尖鰭金梭),S. putnamiae(布市金梭),及S. nigripi nnis(黑鰭金梭),其中包括了S. acutipinnis,S. putnamiae及S. nigripinnis等 三個新記錄種。為求得較客觀正確的分類及類緣關係,本研究除比較金梭魚一般傳統 形態資料外,並進行形態測定及水溶性肌肉蛋白之電泳分析;這三方面的資料經數值 分類方法分析之結果,顯示其中以形態測定的形質較為穩定,亦即表型與分枝分類學 派所得結果差異最少。在形態測定研究方面,得知測量誤差不顯著,但保存溶液試驗 結果顯示有10個形質在四次測量期間具顯著的收縮效應,有一形質則屬膨脹效應,且 多半效應均發生於實驗初期(二個月內)。利用單變值統計分析58個測量形質,結果 顯示有六個測量形質具種間顯著性差異。可用作檢索特徵。其中S. japonica 在體型 上又可顯著地分成三種不同的類型,然而在電泳方面的結果,卻完全一致,再加上它 們可於同一採樣次中採獲,因此在本文中S. japonica 的三種類型仍視為同種。 根據聚類及空間排序方法,綜合分析檢討上述三項資料的結果顯示金梭魚的種內關係 佳,種間關係則較不明確。其中S. acutipinnis與S. japonica 類緣關係較近,但應 屬不同的種,S. nigripinnis和S. barracuda ''S. jello較近似 ,其次是S. putnam iae ,而S. flavicauda 與S. forsteri 兩種較獨立,與其餘金梭魚間之關係較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