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是唐代興衰的關鍵,安史之亂以前是謂唐朝前期,安史之亂以後屬唐朝後期 。前期是以律俴體制作為政權運作的基礎。在財政方面,由尚書戶部四司總理。安史 之亂暴發後,為因應戰時財政的需要,權變的設置了中央財政使職。但中央財政卻因 主觀意識與客觀環境的需要,由無組織發展為有組織,由暫時的委派,發展為恆久的 取代尚書戶部四司的權責。過去財政一元化的統籌運作,改變為三元化。分別由度支 使、鹽運使、判戶部共同負責唐代後期的財政使命。筆者欲藉著唐代前後期財政權責 的轉移,也意味著財政制度的變遷,筆者嘗試著以不同的角度來闡析此制度變遷的意 義,並對後期財政三司使制對當代及後代的影響予以廣面的探討。全文共分六章二十 一節: 第一章「緒論」:分四節,說明財政與政治、經濟的蜜切關係,並對安史亂前唐代財 政、經濟、政治環境,及唐代使職的設立,作一背景式的概述,以便讀者對後文論述 的了解。同時也介紹自己的研究動機與方法。 第二章「唐代前期財政組織與職權運作」:分四節,分別對前期尚書戶部掌財政的歷 史源流,及中央與地方的財政組織內容與職權運作,作深入探討。 第三章「唐代後期的中央財政組織與事權」:分四節,分別對中央財政三使成立的起 源,發展,與相互間的關係作深入討論,並對組織內容與事權劃分作進一步解析。 第四章「唐代後期中央財政二司使在地方的組織與事權」:分四節,分別對地方組織 的成立、發展、沒落作完整的探討,並討論其組織內容與事權。 第五章「唐代後期財政職權的運作及前後期財政權責轉移的內函與意義」:分三節, 分別對唐代後期道、州、縣財政組織及後期整個財政職權的運作,予以深入討論,並 對前後期財政權責轉移之內函與意義提出個人的見解。 第六章「結論」綜論本文之主旨,並廣泛的討論財政三司使制對當時及後代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