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旨在探討形成中共經濟循環周期之因素,藉以「知往鑑來」,進而掌握中共未 來經濟之動向。 本文採用歷史研究法和資料分析法。資料蒐集是以國防部總政治作戢部資料中心、總 政治作戰部心戰處、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政治大學社會資料館、中華經濟研 究院等單位有關的中共圖書、論著、報章雜誌為主,並參酌國內各中共問題研究單位 出版的期刊報紙及專家學者之論著。 本論文分為緒論、本文和結論三部分,其中本文又分為五章十七節。大要如下: 緒論:旨在陳述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研究架構和限制因素,以提示全文之重點與範 圍。 第一章:經濟循環之意義及各種學說:首先說明經濟循環之意義,其次探究自由市場 形成經濟循環因素之各種說法,最後說明中央計劃下的經濟循環。 第二章:從中共重要經濟指標觀察其長期波動現象,針對中共自1953年至1985年的社 會總產值、國民消費、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支出及對外貿易等作一長期波動的分析, 並以社會總產值為綜合指標將中共經濟循環現象劃分為五個周期。 第三章:第一循環周期及第二循環周期形成之因素分析。本章先就第一循環周期與第 二循環周期各別探究其形成因素,然再就兩者作一比較。 第四章:第三循環周期及第四循環周期形成之因素分析。本章首先就「文革」與第三 循環周期之關係作一說明,尤以「文革」對經濟所產生的影響為主。次就「四人幫」 與第四循環周期的關係,予以分析。並就第三循環周期與第四循環周期之政策作一比 較。 第五章:鄧小平的改革措施及中共未來取向。鄧小平的改革措施涵蓋了整個第五循環 周期,此時期的改革比較趨近市場經濟的運作方式。本章先就改革引起的波動因素作 一探討,次就改革面臨的困境作一番分析,歸納出中共未來經濟取向。 結論:綜合本文各章之論述,提出研究發現,以增進對中共經濟演變之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