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以人文區位學的觀點探討台灣人口變遷的發展情形。首先乃嚐試以人文區位學 理論演進過程,及其運用於人口遷移的解釋上做陳述,並進而探討因人口遷移選擇性 ,以年青人的遷出為主要對象,而年青人正值生育年齡,因而導致的整個出生率的改 變等關係。研究單位以臺灣地區的行政區域分類為主,共有361 個鄉鎮市區,22個縣 轄市,61個鎮,229 個鄉,199 個平地鄉,30個山地鄉及綜合地區開發計劃所規劃的 四大都會區,四大區域等為生態單位,而為探討區位變遷的發展過程,乃以1971、19 76、1981三個年度為研究變遷的時間階段,研究變項則分別以行業分化,淨遷移率, 農業人口比、人口成長率、出生率等。 研究結果發現行業分化對淨遷移率的解釋極難以通則化,只能以「方向」來說明其結 果,而且愈在早期階段其解釋力愈強;反之則愈弱。不過,導致整個研究結果的解釋 的限制。可能是資料本身的缺點和以該年來代表區位變遷的時期所造成的偏差,以及 行業分化計算公式本身的缺點與限制等,而促使資料結果的難以解釋。當然用營生組 織分化概念來解釋人口變遷,在測量效度及生態單位的選擇上均有困難,故其對解釋 人口變遷的理論通則性,亦隨之很難得到實證研究的支持。 然而,在整個研究中卻有一項重要發現,即城、鄉間的行業分化程度已隨著時間演化 過程,差距縮小了。也就是鄉村的分化速度比都市地區快速,鄉村已逐漸邁向都市化 ,因此建議政府若能起帶頭作用,投資適當產業於區位中,不但能增加就業機會,更 能使人口再分配問題做一調整,做適當調整人文區位,將是未來全國發展為一個體系 的重要因素,以邁向都市鄉村化,鄉村都市化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