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比(ANALOGY) 在做為創造力之拓展方法,國內所論者尚少;至於將其應用至實際 歷史分析,更絕無僅有;然而,適切的歷史分析實用助於此項思惟方式之澄清與推廣 ,簡言之,本文乃從一簡單、普遍的心理現象出發,進而探索各時期人類如何藉類比 的作用展延更複雜深邃的思想體系。 基於上述論文之目的,本文導論中討論了類比在神學、科學的定義,進而描述學術間 方法論移轉的類比現象,如歷史、社會學、建築學中所顯示的,最後則概述了自希臘 以迄十八世紀,類比的詮釋及應用在建築理論上演變的摘要,做為正文之前導。 在生物學類比中,討論了十九世紀以來,現代運動發韌之初,建築家如何自生物學類 比其方法論,為形式一機能(FORM-FUNCTION) 的關係提供一思惟邏輯。詳細包括分 類學類比(CLASSIFACTORY ANALOGY) 、倫理學類比(ETHIC ANAL-OGY)生態學類比 (ECOLOGICAL ANALOGY)、機械及有機類比(MECHANIC & OR-GANIC ANALOGY) 。 在語言學類比中,討論了戰後建築家如何受新興記號學的影響,並進一步以其為批評 、創作的工具。在記號學的架構中,包括語意學類比(SEMANTIC ANALOGY)、語法學 類比(SYNTACTIC ANALOGY) 及類比在都市設計上的應用。 藉著對生物、語言類比的應用及其間消長的分析,有助於了解自十九世紀初至廿世紀 末建築理論中人文價值及思辨模式的轉換與購遷,同時為類比方法的創意及限度提供 了一批判性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