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ac57:fc92:1c8d:566e)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4 08:4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天福
研究生(外文):LAI, TIAN-FU
論文名稱:現代建築機能主義之彈性問題探討
指導教授:孫全文孫全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UN, GUAN-W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工程)研究所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建築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87
畢業學年度:75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現代建築機能主義生物機能主義機械機能主義彈性問題本質造形
外文關鍵詞:MODERN-ARCHITECTUREFUNCTIONALISMBIOIOGICAL-FUNCTIONALISMMECHANICAL-FUNCTIONALISMELASTICITY-PROBLEMESSENTIAL-FOR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41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現代建築發展至今受到後進者強烈的批判,而當今諸類相關論述多偏重於對其形式問
題之批評,尤以其常來之“國際樣式”遭受之責難最甚。然現代建築之主要特質為機
能主義之傾向,故本論文之主旨在於以建築中之機能彈性為題,探討機能主義,其預
設之機能分析及空間界定與實質使用間之問題,嘗試對現代建築做另一向度之評論。
本文之論述對象依其思維及表現特質,以二元性的分類方式分之為“生物機能主義”
(Bioiogical Functionalism)和“機械機能主義”(Mechanical Functionalism)
。推論之構架分別就此兩者先以客觀的分析探討其思維主張與實質表現之特質,然後
藉由彈性問題之討論,審視機能主義之機能觀與實際使用之問題,以了解機能在建築
中之權衡,及彈性問題其背後之真義。就彈性問題之討論則著重於理念之探討,而非
技術性的實質解決辦法之介紹。本文各章之網要如下:
前言:闡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範圍、方法及目的。
Ⅰ緒論:簡述現代建築機能主義所遭遇之問題與彈性問題之關連,並述明本論文推論
之構架。
Ⅱ現代機能主義建築之發展及主張:
從機能主義之思想根源與時代背景探討其基本態度,及具體主張,並簡述其發展脈絡
及類別。
Ⅲ生物機能主義之特質及其彈性問題:
本章論述對象主要以Hugo Haring 與Hans Scharoun 為題,探討其思維主張與實質表
現之特質,另從其所謂“本質造形”(Essential Form)及彼等對機能分析之方式評
論其所遭遇之彈性問題。
Ⅳ機械機能主義之特質及其彈性:
本章前一節探討機械能主義之思維主張及實質表現之特質,主要對象為Cordusier 、
Gopius、 Mies 等現代運動之代頭人物。第二節探討機械機能主義所提出之建築機能
彈性觀,另評論其彈性觀之實質問題。主要對象為Mies之“中性萬用空間”及“代謝
派”(Metabolism)與“建築圖像派”(Archigrm)之“機械組構式彈性觀”。
Ⅴ結論:首先總結各論述對象之問題,並研究“機能彈性”所帶來新的設計及空間觀
,最後述明彈性問題背後的真義。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