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清朝末期海防論者魏源、日本德川幕府末朝海防論者佐久間象山兩者之海防思 想為主體,採雙線進行方式,分別探討兩者之海防思想以及此時期兩國的海防暨海防 思想後,並於結論中比較之。文中除闡明魏源、佐久間象山兩者之生平、經世思想, 以及受鴉片戰爭刺激後,兩者同時對海防及船堅砲利的重視外,並兩者對海防的不同 體認。此外,並考察兩者的時代背景--一八四○至一八七四年間,中、日兩國同時 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侵略之下,所作的海防整備及此期海防論者的海防思想。 於資料來源上則以國立中央圖書館總館(包括日、韓文室)及台北分館、台北市立圖 書館、政治大學社會資料中心及本校圖書館的藏書為主。 由上述的結構探討一八四○∼一八七四年間的海防及海防思想,吾人可以發現到此期 中、日兩國的海防及海防思想大抵受到魏源海防思想中「師夷長技以制夷」及佐久間 象山海防思想中「東方道德、西方藝術」的影響力極大。而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 之主要目的,乃集中於吸取西方的船堅砲利及認識西方地理。對於如何融合東、西方 的社會、文化、科技上,並沒有明確的體認。此種觀念造成日後的海防運動不但未能 精實之,而「中體西用」中對於西方科技之容納量,亦覺無所適從。反觀佐久間象山 「東方道德,西方藝術」所標榜的則是東西兼半的折衷思想。其中所言「東方道德」 ,乃指日本傳統固有的政治、社會體系。其所重視的,與其說是學習西方藝術(即西 方科技),倒不如說經由西方藝術的獲得,以肯定東方道德--日本的政治、社會體 系。此種觀念,使得一九世紀中葉之日本於吸取西軍事科技上,必不得不全力以赴, 以實踐精神完成之。但是,無可諱言的,此種「和魂洋才」思想的最終結果,卻喚醒 了武士侵略的性格,造成近代史上日本對外侵略的基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