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9 20: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進義
研究生(外文):LAI, JIN-YI
論文名稱:晚清海防塞防之爭的研究(一八七四--一八八一)--國家戰略構想的解析
指導教授:鈕先鍾鈕先鍾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NIU, XIAN-ZHO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事務與策略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國際事務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86
畢業學年度:75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海防塞防海權陸權
外文關鍵詞:1874-18811881COASY-DEFENCEFRONTIER-GARRISON1874-18811881SEA-POWERLAND-POWERSTRATAGE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63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近代中國,在「東亞事變」之後,遭受西方海權與陸權剪刀式的夾攻--分別來自東
南與西北,國家安全面臨嚴重挑戰。西元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國人,面對此種不利外
在的情勢,更因內在國力之不足,遂陷入應先解決海防還是塞防問題的困擾,於是產
生激型的爭論。
就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到光緒七年(一八八一)之間,海、塞防爭論的內容觀察
可以發現,這是兩派對救中國保持不同方策的政治家,正在從各種角度探討國家所面
臨的危機;另一方面,這也是當時中國知識份子覺醒海權與陸權威脅時,所提出的種
種不同反應模式。基本上,辯論雙方的主張皆可說是一個防止帝國主義威脅的藍圖,
其所涉及的範圍,是屬於現代所謂「國家戰略」的階層,所以它無異也是一種國家戰
略構想之爭,乃是中國近代戰略思想發展的歷史經驗,可供吾人作戰略研究的參考。
海防與塞防之爭的目的,事實上等於在是在供清廷作國家戰略的選擇,而其結果除多
少影響中國日後旳國防與外交取向外,最重要的是,它影響了中國發展成為海權國或
陸權國地位之決定。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