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81.91)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5 09:0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德榮
研究生(外文):LAI, DE-RONG
論文名稱:倉鼠之口腔頰袋黏膜癌化過程中致癌與促癌作用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initiation and promotion of experimental oral mucosal carcinoge nesis in hamster cheek pouch
指導教授:林立民林立民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LI-M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高雄醫學院
系所名稱:牙醫研究所
學門:醫藥衛生學門
學類:牙醫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88
畢業學年度:7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7
中文關鍵詞:倉鼠顁袋黏膜致癌作用促癌作用口腔腫瘤
外文關鍵詞:DMBATPACOLLAGENASEINTITIATING-CANCERPROMOTING-CANC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04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實驗是以倉鼠之頰袋黏膜為研究對象,所有48隻雄性成年倉鼠分成16組,每組
各3隻,分別以三種不同濃度之試劑9,10-Dimethyl-1,2-benz(a)-anthracene(DM
BA,0.5%),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 (TPA,20nmole )及
clostridiopeptidase A (collagenase ,0.1%)做單一種(8組)或交替(共
有8組)為期4週、8週及12週之不同週數之塗抹,每週3次。犧牲動物後,待取
出兩側之頰袋黏膜(右側為塗抹邊,而左側為未予塗抹之對照邊);分別以普通光學
組織切片、電子顯微切片和自體射線攝影術觀察比較上述試劑對倉鼠之頰袋黏膜癌化
過程中之反應情形。其結論摘述如下:
(1)連續12週塗抹DMBA,證實其有致癌與促癌作用(initiation and prom-
otion )。
(2)連續塗抹DMBA 4週,觀察8週後,證實其具有起始致癌作用。
(3)連續塗抹DMBA 8週後,發現其有初期腫瘤變化(preneoplastic change
)。
(4)僅以促癌劑酯類TPA或疑促癌劑之膠原類(collagenase )單獨塗抹12
週後,結果並無腫瘤之產生。
(5)比較4週DMBA塗抹後再塗8週TPA之頰袋與先塗4週DMBA後再塗8
週之collagenase 的頰袋之促癌作用,其結果以TPA為較顯著。
(6)比較先以DMBA塗8週後再塗4週TPA之頰袋與以DMBA塗8週後再塗
4週之collagenase 的頰袋之促癌作用則以collagenase 為較顯著。
(7)先以TPA或collagenase 塗抹4週後,再接著以DMBA塗抹8週後,仍有
不等程度之腄瘤產生,兩者並無區分,與單獨塗抹DMBA 8週後之反應類似。
(8)以DMBA塗抹4週觀察8週或塗抹8週觀察4週後,其腄瘤之產生或表現之
程度,皆比隨即犧牲而不予觀察組顯著。
(9)綜合上述之結果,本研究實驗證實TPA與collagenase 對於倉鼠口腔腫瘤有
促癌作用且也符合階段式癌化過程(staged carcinogenesis )。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