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環境問題在過去十年所受到的關注,比以往廿年為多;從國內有關環境問題的 研究文獻來看,發現談得最多的,乃是自然科學家,尤其是從事於各種污染問題的專 業研究者,如空氣污染專家、水污染專家,或是生態學家、環境科學家等,此外,從 事公害防治的行政者,亦非常關心。而社會科學家談論這類問題卻是從八O年代才開 始,但往往以較不重要的地位視之,或單一純經濟層面、科技標準、畛域分明,忽略 了環境問題本質上是一科際整合的問題。談環境保護,在認知與規劃管理上來說,其 不啻是「政策」而已,應是「目的」;同時,我們也更可以體會到今後想真正解決環 境問題,除了有賴污染防治的政策和作法外,更需要有一種計劃性的社會變遷,改變 目前仍然高幟的經濟成長決定觀,而重新建立一種環境生態觀。 本文的目的,即試圖從政策參與者間互動的結構觀點來探究台灣地區工業空氣污染防 制問題。期望能藉著溝通協調、順服理論以及規制政策執行理論的剖析,我國民營電 弧爐煉鋼業空氣污染防制政策執行之個案,進一步做理論與實例的經驗性研究。本文 各章之安排與內容探討重點如下: 第壹章緒論,介紹本文之研究動機、目的與範圍,以及研究方法和章節安排。 第貳章為最主要的理論架構,一方面檢視整理國內外專家學者於政策參與者互動之關 係與政策執行理論,另一方面則建構一兼具政策執行其結構性與過程性之整合的分析 架構,以為分析個案的基礎。 第參章乃針對本文環境保護政策主題下之空氣污染防制政策特質,繼續論述引申規制 政策的執行理論,並先就我國空氣污染防制現況探討,目的使個案討論之先,對國內 管制的背景有進一步的瞭解。此外,再藉先進國家在空氣污染防制活動,已有之法制 化、現代化的管制行為執行經驗,提供本文對國內現況檢討及未來發展的執行觀念。 第肆章為我國民營電弧爐煉鋼業空氣污染防制政策執行過程之個案分析。分四個階段 一一討論。 第伍章結論,為筆者就個案研究得,對此政策執行過程中,政府與企業(或團體)的 互動關係,提出分析結果的發現,並且對我國環境保護政策之公害防治執行的反省及 發展,提出政策性建議,以做為政策執行者未來決策的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