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研究目的在於探討一個方向三個自由度之車輛系統的減震。分別把動態裝置於車 身、輸胎上。作穩態隨機振動之減震及暫態振動之減震的最佳化設計。 且針對這兩種系統加以比較。本文所採用之車輛模擬系統與一般傳統車輛把座椅及車 身以剛體的方式連接不同,而是在座椅及車身間以一組彈箕及阻尼器連接,並探討其 效應。 內容主要分成兩大部分:(一)動態吸震器在頻域內作隨機振動之最佳化設計。方法 乃是利用功率頻譜密度函數與轉換函數間的關係,推導出系統之加速度變異量,以之 為目標函數,並在吸震器與車身或吸震器與輪胎間的相對位移加以限制。求出最佳參 數值及系統響應的加速度變異量。(二)動態吸震器在時域內作暫態振動之最佳化設 計。方法乃是利用能量遞減法,並由系統之運動方程式,初始條件,及外力決定一時 間函數T,求出最佳參數值及減震至某一種度時所需的最短時間。 研究結果顯示出,不論在隨機振動或暫態振動或暫態振動下,把吸震器裝置於車身的 減震效果及減震速率都比裝置於輪胎上好。茲歸納如下: 1.在隨機力的作用下,吸震器裝置於車身上,減震效果較好。 2.在暫態振動狀況下,吸震器裝置於車身上,減震速率較快。 3.把吸震器裝置於車身上的最佳調頻比及阻尼比,都隨各參數的變化而呈穩定平滑 的變化,或固定在某一值上。在工業應用上,比較實用。 4.在適當範圍內,本文所採用的車輛系統之減震效果比傳統車輛好。 主要參考文獻有底下等十數篇: 1.H.Ghoneim and Cheema,"On the Application of Optimum Damped Absorber to Vehicle Suspension,"Journal of Mech. Trams,and Automation in Design."Vol.1 08,n1,Mar.1986,pp.22-24. 2.D.L.Bartel and A.I.Krauter,"Time Domain Optimization for a Vibration Absorber,"Time Domain Optimization for a Vibration Absorber,"Journal of Eng.For Industry.Aug.1971,pp.799-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