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力東漸,鴉片戰爭後,我國朝野亟思改善政治結構的體質,以適應現代化的挑戰 。政黨觀念的引進與政黨的形成、競爭、消長的過程均與政治結構的變遷與適應能力 密切相關,。中山先生的政黨思想與訓政理論,對我國政黨政治之發展居指導性的角 色。吾國政黨政治發展迄今,已臨另一新的發展階段的起點,其如何從歷史發展的軌 跡中,找尋現階段我國政治結構之調整與政黨政治發展新契機的關係,是本文趼究的 動機。 本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導言指出研究動機、對象、方法與限制 第二章簡介政黨與政黨政治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探析清末民初政當衍化分合、選舉與民初國會的關係 第四章從中山先生訓政理論黨政關係建制與其實際運作的情形,探討國民政府時期政 黨政治的特色 第五章描述政黨與行憲的關係、及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在戒嚴體制下的政黨政治的概 況,並分析一黨主政與國家發展的關係 第六章探討現階段放黨政治的蛻變與未來我國政黨政治的發展; 第七章在結論中分析我國政黨政治發展的特徵與未來展望 由政黨與政治發展理論觀察,西方代議民主政治之發皇與政黨之發起,關係密切;在 多數發展中國家,政黨對國家之建立與政經發展尤具有指導性作用,我國自滿清傾覆 至民國建立以來,整個國家之發展與中國國民黨之衍化及其建國建黨理論具有密不可 分的關係,從本文之分析,當可將得理論與實際之印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