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府乃唐世新歌。憲宗元和之際,元白於朝中任諫職,於此諷諭式之詩歌重視提倡 ,加以周延理論並與實際寫作緊密聯繫。故元白新樂府於中國文學史之特殊意義有二 :(一)富有時代濃烈政治色彩,兩人秉其政治熱誠,為「下情上達」之積極目的而 自覺性創作。(二)將中國諷諭理論9推闡於頂峰,且與詩歌作品密切結合,新樂府 之發展乃臻於全盛。元白此種取足於當時,以耳目當朝廷之禾詩,以紙筆代姓喉舌, 沿續古漢樂府可以「觀風俗,知薄厚」精神之諷諭理論與新樂府作品,誠值得吾人深 入探討。是以本文以各版本之元白文集為基本文獻,並參考歷代文史資料及前人論述 ,以客觀公正之態度統觀或析辨之。 本論文全一冊,約十六萬言,分九章十八節。第一章緒論,簡述樂府由官署至文體之 轉變,及其與新樂府之關係;並說明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章由文學、時代二背 景,述新樂府興起及其發展過程。第三章分由政治與當時文關係,探討元白新槳府寫 作動機與新樂府之特質。第四章闡述元白諷諭理論並比較檢討之。第五、六章析論元 白作品內容,及其諷諭表現方式。第七章進一步全面整體比較元白作品表現之高下, 於兩人作品諷諭之識解與表現檢討之,並考察時人之反應和流傳情形。第八章主在彰 顯元白新樂府提高文學社會諷諭功能,與補充史料不足之貢獻,並分析歷代於元白諷 諭詩之評騭,藉以觀察元白詩評價之變遷,暨其在中國詩史上地位之升沈。第九章綜 合以上各章所述,予以歸納總結。 本文既對元白新樂府之兩大特質,寫作因緣,與諷諭理論,和作品中具體表現之諷諭 方式,力求詳明精確之闡析,則其真實面貌,與後人之疑誤,或可因而獲得釐清,而 新樂府之興起、發展,亦可從中探得訊息,且經此研究彰顯元白新樂府承續古樂府「 緣事而發」之精神,從而使元白新樂府於中國詩史上之地位與價值更得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