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魷魚(Illex argentinus)胴肉在pH7.0時自家消化迅速,顯示有中性蛋白 存在。胴肉粗酵素抽出液經DEAE陰離子交換樹脂層析,再經膠過濾及第二次DEAE陰 離子交換樹脂層析,得部份純化的中性蛋白 ,純化倍數為44.7倍,以不連續電 泳知其分子量約60,000,最適pH8.0,最適作用溫度在65℃,其次在45 ℃。 此中性蛋白 不被PMSF(3.6mM),EDTA(5mM),pepstatin A (6.5mM)和 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 (22ug/ml)抑制,Iodoacetic acid (1mM),Le -qpeptin(10mM)和鈣離子(10mM)使其活性分別減少34.4%,55.4% 及41.2%。Cysteine(5mM)和2- mercaptoethanol(10mM)並未能活化此 蛋白 ,但當蛋白 在純化過程中失去活性時,此二者會使蛋白 恢復約40%及3 2%活性。故此中性蛋白 之活性與其硫氫基(thiol group )有關。 粗酵素經膠過濾後,呈現一分子量遠大於60,000之中性蛋白 ,佔總活性的1 0-35%,隨魷魚個體而異,經DEAE陰離子交換樹脂管柱層析後,此中性蛋白 活 性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