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冬季寒潮暴發時西太洋地區邊界層對流性雲街之形成,主要是因熱流不穩定而產生的 ,Kuo & Sun (1976),Asai & Nakamura (1978)分別模擬出其發生的機制與影響對流 性雲街的幾個重要參數。但他們在研究對流性雲街時,皆忽略了大尺度環境的冷平流 效應。 本研究使用美國普渡大學中尺度數值模式,此模式為一原始方程式(primitive equa tion model),包括了科氏力、水汽的蒸發與凝結、渦動造成的熱量與動量的傳送, 及海面與大氣間的熱量、動量、及水汽交換。 本模式在未考慮冷平流時,邊界層內溫度不斷增加而不能到達一恆定狀態,因此邊界 層內的對流沒有充分時間發展,同時海面與低層空氣的溫度差異會隨時間而減少,因 此由海面向上的可感熱與潛熱通量也會隨時間而減少。 考慮了冷平流(乾平流)效應之後,邊界層的結構與邊界層內對流的強度皆可達到準 恆定狀態,同時邊界層內的對流有較充分的時間發展。由於邊界層內的溫度不再增加 ,使得海水與低層空氣溫度差可以維持一較大值。此與實際觀測的情況較為吻合。本 文並探討了對流發生的水平尺度及渦動動能收支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