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雍係南朝時期的西陲重鎮,牽動南朝政局長達二百多年,相對地,必然也會對南朝 的文學活動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本論文的宗旨,即在於探討荊雍地帶與南朝詩歌之 關係,企圖在傳統以建康城為中心的視野之外,提供另一個觀察南朝詩歌的角度。 本論文南朝年限起自東晉,迄於蕭梁江陵亡國(西元三一七∼五五四)。討論對象則 以此二百三十餘年間曾經旅鎮荊雍的詩人為主。全文共分七章,並附荊雍地帶紀事間 表: 第一章:導論,說明以荊雍地帶的角度來探討南朝歌,對南朝詩歌研究所可能開拓的 新視野。 第二章:荊雍地域性研究的歷史背景:敘述荊雍地帶州、郡的沿革及其作為地域性研 究對象的歷史背景。 第三章:荊雍文學集團與南朝詩風之演變:解釋南朝諸多文學集團何以形成於荊雍地 帶的原因,並敘述荊雍文學集團對南朝詩歌的影響。 第四章:荊雍爭戰與南朝邊塞詩之形成:經由南北朝戰守攻防線變遷的線索,探察南 朝邊塞詩出現的原因,並就荊雍地處南北兵家要衝的特性,解旅鎮荊雍詩人與南朝邊 塞詩發展的關係。設若邊塞詩得以成為南朝詩歌研究的對象,則此一事實對南朝詩研 究的領域而言,不僅是量的增加,且是質的改變。 第五章:江陵文人入周對北朝詩風的影響:既然南朝已有邊塞詩的出現,則歷來諸家 的南北詩觀將作適度的調整。本章先考察〔南四書〕、〔北齊書〕、〔北周書〕、〔 隋書〕、〔南北史〕中的南北文學觀,提出唐初史家立論時的特殊背景,其次示以北 朝詩歌演進的實況,證明廋信、王褒係將南朝的邊塞詩帶至北方,而非入周後,受北 方影響,方為剛健之歌。此一事實對探討南北詩風交融的真象,及往後隋唐詩歌演進 的來龍去脈均極為重要。 第六章:荊雍地方制度與西曲之貴族化:本章嘗試以南朝地方制度的觀點,解釋產生 於荊雍地帶的西曲何以趨向貴族品味。南朝地方制度係置重權於地方的三級制,中央 的旨意無法像漢代郡縣三級制一般貫徹全國,相對地,其采詩管道也未若漢代之能深 入民間,因此西曲之傳入樂府官署,恐需依賴出鎮荊雍地帶的貴族。此乃西曲傾向貴 族品味的原因之一。 第七章:結論。總結前言,指出本論文的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