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4 18:1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文進
研究生(外文):WANG, WEN-JIN
論文名稱:荊雍地帶與南朝詩歌關係之研究
指導教授:林文月林文月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WEN-YU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87
畢業學年度:76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荊雍文學南朝詩歌東晉江陵邊塞詩西元 317-554
外文關鍵詞:554JING-YONG-LITERATURESOUTHERN-DYNASTIES-POEMSDON-JIN-DYNASTYJIANG-LINGBORDER-POEMS317-554554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9
  • 點閱點閱:45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荊雍係南朝時期的西陲重鎮,牽動南朝政局長達二百多年,相對地,必然也會對南朝
的文學活動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本論文的宗旨,即在於探討荊雍地帶與南朝詩歌之
關係,企圖在傳統以建康城為中心的視野之外,提供另一個觀察南朝詩歌的角度。
本論文南朝年限起自東晉,迄於蕭梁江陵亡國(西元三一七∼五五四)。討論對象則
以此二百三十餘年間曾經旅鎮荊雍的詩人為主。全文共分七章,並附荊雍地帶紀事間
表:
第一章:導論,說明以荊雍地帶的角度來探討南朝歌,對南朝詩歌研究所可能開拓的
新視野。
第二章:荊雍地域性研究的歷史背景:敘述荊雍地帶州、郡的沿革及其作為地域性研
究對象的歷史背景。
第三章:荊雍文學集團與南朝詩風之演變:解釋南朝諸多文學集團何以形成於荊雍地
帶的原因,並敘述荊雍文學集團對南朝詩歌的影響。
第四章:荊雍爭戰與南朝邊塞詩之形成:經由南北朝戰守攻防線變遷的線索,探察南
朝邊塞詩出現的原因,並就荊雍地處南北兵家要衝的特性,解旅鎮荊雍詩人與南朝邊
塞詩發展的關係。設若邊塞詩得以成為南朝詩歌研究的對象,則此一事實對南朝詩研
究的領域而言,不僅是量的增加,且是質的改變。
第五章:江陵文人入周對北朝詩風的影響:既然南朝已有邊塞詩的出現,則歷來諸家
的南北詩觀將作適度的調整。本章先考察〔南四書〕、〔北齊書〕、〔北周書〕、〔
隋書〕、〔南北史〕中的南北文學觀,提出唐初史家立論時的特殊背景,其次示以北
朝詩歌演進的實況,證明廋信、王褒係將南朝的邊塞詩帶至北方,而非入周後,受北
方影響,方為剛健之歌。此一事實對探討南北詩風交融的真象,及往後隋唐詩歌演進
的來龍去脈均極為重要。
第六章:荊雍地方制度與西曲之貴族化:本章嘗試以南朝地方制度的觀點,解釋產生
於荊雍地帶的西曲何以趨向貴族品味。南朝地方制度係置重權於地方的三級制,中央
的旨意無法像漢代郡縣三級制一般貫徹全國,相對地,其采詩管道也未若漢代之能深
入民間,因此西曲之傳入樂府官署,恐需依賴出鎮荊雍地帶的貴族。此乃西曲傾向貴
族品味的原因之一。
第七章:結論。總結前言,指出本論文的研究成果。
封面
荊雍地帶與南朝詩歌關係之研究 王文進撰
第一章 導論─以荊雍地帶的視野來探討南朝詩歌
第二章 荊雍地域性研究的歷史背景
第一節 荊雍地帶在南朝的地理形勢
第二節 江陵立都對荊州的象徵意義
第三節 由地方誌與歲時記的出現看荊雍地域性的成立
第三章 荊雍文學集團與南朝詩風之演變
第一節 荊雍文學集團形成的原因
一、州、府僚佐雙軌制之影響
二、荊雍係西陲實州重鎮
三、江陵承制之都導致人才結構的改變
第二節 東晉時期的亦言唱答
一、庾亮文學集團
二、桓溫文學集團
三、與中央詩人的亦言唱答
第三節 元喜之世的羅軼史
第四節 宋末齊季的政爭陰影
一、飽照與江淹
二、蕭子隆集團中謝朓的境遇
第五節 蕭梁時期的詩風爭辯
一、蕭秀文學集團
二、蕭綱文學集團
三、蕭繹文學集團
四、荊雍集團與中央集團的互動性
第四章 荊雍爭戰與南朝邊塞詩之形成
第一節 南北雙方戰守攻防線的變遷
一、北伐中原的守河階段
二、北魏統一時期的守淮階段
三、北魏洛陽時期的荊雍之爭階段
第二節 長城的南移與南朝邊塞觀的用法
一、邊塞觀念在漢代的用法
二、邊塞觀念在南朝的演化
第三節 荊雍地帶與邊塞詩之形成
第四節 旅鎮雍之詩人與其邊塞之作
一、孔稚珪
二、謝朓
三、江淹
四、沈約
五、劉峻
六、王僧孺
七、劉孝威
八、劉孝儀
九、蕭綱
十、庾肩吾
十一、蕭繹
第五章 江陵文人入周對北朝詩風的影響
第一節 唐初史家南北文學觀之考察
一、北朝史書中重北輕南的態度
二、南朝史書中的北方觀點
三、唐初史家南北立場的失衡
四、南北文學觀的過度衍申
第二節 江陵文人入周前之北朝詩風
一、太和時期的漢魏詩風
二、北地「三才」時期的仿南詩風
第三節 江陸文人入周與北方邊塞詩的形成
一、王褒「燕歌行」及其他邊塞諸作
二、庾信的「燕歌行」及其他邊塞諸作
三、由周入隋的邊塞諸作
第六章 荊雍地方制度與西曲之貴族化
第一節 漢代地方制度與樂府之平民性
一、中央政府對郡、縣有效的控制
二、郡國守相以「縣、鄉、亭、里」的管道采風探俗
三、中央政府以風謠考評守長
第二節 南朝州、郡、縣三級制與樂府之貴族化
一、方鎮制度的形成與中央方量的削弱
二、州刺史的派任與考核不根據地方謠俗
三、樂府官署的改隸與采詩方向的轉變
第三節 荊雍遺族與西曲之關係
第七章 結論
其他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