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72.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2 23:3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徐儆暉
研究生(外文):XU, JING-HUI
論文名稱:清潔隊員職業災害及危害因子之研究
指導教授:林宜長林宜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YI-C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衛生研究所
學門:醫藥衛生學門
學類:公共衛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88
畢業學年度:7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2
中文關鍵詞:清潔隊員清道夫職業災害職業傷害職業環境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146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針對清潔隊員之職業傷害進行調查分析外;同時,對其作業環境進行現場環境
測定,以了解作業環境中可能存在危害因子之種類及其強度,並調查目前清潔隊員之
一般生理狀況,以評估其危害因子對健康的影響。
本研究中,職業傷害研究對象包括北市環境保護局所屬的二十一單位;研究期間由7
6年4月至77年3月,共計一年。作業環境測定及生理自覺症狀問卷之研究則僅選
擇直屬隊、桂林區隊、景美區隊、南港區隊、溝渠一隊、溝渠二隊、掩埋場、水肥一
隊及水肥三隊為研究對象,依分層抽樣之原則抽選150名研究對象,針對每位研究
對象進行作業環境測定及問卷訪視;問卷採面訪方式,內容包括呼吸系統自覺症狀、
一般生理狀況及作業衛生習慣等。作業環境測定在研究對象正常作業狀況下,由研究
人員至現場採樣;採樣測定項目如下:噪音、綜合溫度熱指數、氧氣、可燃性氣體(
甲烷)、硫化氫、一氧化碳、手部生菌數、呼吸帶生菌數、粉塵濃度及鉛塵濃度。研
究結果摘要如下:
1.76年4月至77年3月失能傷害頻率,區清潔隊為23.6次/百萬工時,溝
渠隊為19.6次/百萬工時,掩埋場為3.07次/百萬工時,水肥隊為10.2
9次/百萬工時;失能傷害嚴重率,區清潔隊為4860.1日/百萬工時,溝渠隊
226.5日/百萬工時,掩埋場為24.5日/百萬工時,水肥隊為390.2日
/百萬工時。
2.低年齡層及新進隊員為發生職業傷害的高危險群,而男性掃街工較女性掃街工的
災害發生率大。
3.一週的災害率週期變化方面,有週四較高的趨勢。
4.傷害媒介物以汽機車最多,次為玻璃,清潔隊運輸機械車。
5.職業傷害類型中所占之比例最高者為切、割、擦傷,第二住為工作中交通事故,
第三位為上下班交通事故,第四為踩踏。
6.職業傷害之受傷部位以足部受傷最多,次為腿、頭、手及指。
7.作業環境測定結果,以掩埋面、垃圾清運及清溝作業之作業環境較惡劣;較重要
之危害因子計有噪音、熱暴露、手上及呼吸帶生菌數。
8.受訪者呼吸系統自覺症狀,以溝泥車司機、垃圾車司機及職員組較差。
9.生理症狀方面,以掩埋廠隊員及職員組經常遭受呼吸道感染之情形最多,溝泥車
司機經常有消化道不適之情形最多,溝泥車司機皮膚發疹的情形亦最多,掩埋廠眼睛
長膿皰的情形最多。
10.78.9%夜間工作後感覺疲勞,日間工作者僅43.8%,兩者已達顯著差
異。
11.經相關性檢定發現,呼吸系統症狀主要與個人抽煙習慣及衛生習慣有關,而感
染性不適症狀主要與細菌數有關。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