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81.91)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9 15:2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世哲
研究生(外文):CHEN, SHI-ZHE
論文名稱:「咽峽的中間地帶」:格列佛遊記中史威夫特的人性觀
論文名稱(外文):"This isthmus of a middle state":Johathan Swift's concept of man in Gulliver's travels
指導教授:宋美樺
指導教授(外文):SONG, MEI-HUA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外國語文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外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88
畢業學年度:7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0
中文關鍵詞:咽峽的中間地帶格列佛遊記史威夫特人性觀烏托邦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77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史威夫特常被較早的評論家攻擊,謂其在格列佛遊記中並未提供正面的價值標準。他
的諷刺是「負面的諷刺」,特別是在第四篇馬國遊記中以一種類人動物「呀唬」的描
述來諷刺人,更是嚴厲。然而,格列佛只是史威夫特的面具。格列佛非常的簡單、天
真,史威夫特非常的複雜。
事實上,若從結構上來看,在四篇遊記中,諷刺和烏托邦是時時併現的,二者皆出自
於作者同一的感情--對現實的不滿。諷刺 是對現實的一種攻擊,一種醜化;烏托
邦則是一個高懸的標準。由於史威夫特是位類奧古斯都人文主義者,所以他不相信那
古老的定義,「人是理性的動物」。對他而,言人只是能夠做理性的思維,大部分時
間人是被激情所困。人是理性和激情的混合體。因此,烏托邦的理想到後來也是他諷
刺的對象。格列佛所認同的全然理性的馬國,是人類不可能達到的理想。而格列佛對
馬國經驗的反應,正是對人的烏托邦幻想的諷刺。人的一種實際的烏托邦應是如大人
國的國王一般能適當的運用理性。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