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旨在探討並反省近代中國鄉村建設運動這段歷史經驗,而除了討論這個運動的 思想概要與工作內容之外,更著重對清末至對日戰爭期間(1870至1973年) 中國大陸鄉村問題的實際狀況與內在外部影響因素的觀察與分析,從一個鉅視面的分 析架構(世界體系、社會、文化、政治、經濟)來評析鄉建運動的理論與實際。 論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導言。第二章從發展社會學和農村社會學觀點,分析影響 近代中國大陸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人口狀況、貧農經濟的本質、世界經濟 的影響、帝國主義的壓搾、中央政府的態度與對策、國內政治與社會秩序等等。並從 人口問題、耕地之不足、土地分配之不均、不合理的租佃制度、賦稅與重利、天災與 戰禍及帝國主義的侵略壓迫、農民生計的窘迫、教育與休閒的問題等等內容,來理解 清末至對日戰爭前夕中國農村社會的實際狀況與問題。第三章分思想淵源、思想概要 、陣容概觀三部份,依次討論鄉村建設運動的內容與演進情形。第四章則從農業和工 業的問題、國內政治局勢、世界體系下的地位、農村土地租佃問題、鄉建運動的基本 理論思想與工作方法等等層面,對鄉村建設運動做一個總檢討。此外,鄉村建設運動 的意義,以及其對日後台灣地區農業復興、地方自治工作與鄉村社區發展運動的影響 ,亦是本章所欲探討的課題。第五章提出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