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115.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9 10: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方桃忠
研究生(外文):FANG, TAO-ZHONG
論文名稱:環境資源結構與農會組織功能變遷之研究
指導教授:吳聰賢
指導教授(外文):WU, CONG-XI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農業推廣研究所
學門:農業科學學門
學類:農業經濟及推廣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88
畢業學年度:7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3
中文關鍵詞:農會組織環境取向群落分析法環境資源農業資源
外文關鍵詞:ENVIROMMENT-APPROACH1978-1985CLUSTER-ANALYSI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5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當代組織理論側重環境取向(Environment approach)研究,揭開組織實體與其外在
環境互動關係的論爭。台灣地區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此過程給予台灣地區經濟結構
莫大衝擊,基層農會組織處於如此環境遽變下之體系,其與環境互動關係如何?是為
研究所欲剖析之議題。本研究擬以環境取向之組織研究觀點出發,視農會組織外在環
境為資源概念的指涉,並以變動劇烈的經濟意涵定位此資源概念。
本研究以1978至1985兩時間點,作農會組織功能經歷八年的遷分析,研究對
象之組織數以台北、桃園、台中i南投、嘉義、花 與高雄等七縣116個基層農會
組織與其行政區域為範界之環境資源特性。研究方法以群落分析法(Cluster analys
-is )歸類出農會組織的塿境類型,簡單相關分析其類型間變遷前、後期的變化關係
,而以多元迴歸模型探討環境資源與農會組織的依存互動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農會組織外在環境可區分為高都市化、次都市化、偏遠地區與農業社
會等四類型,各類型環境特徵互異,前二類型結構特徵以非農資源為主,而後二者仍
以農業資源為主,且各環境類型下,組織功能呈現與其功能間一玫性互有差異,此結
果說明了基層農會組織營運與其外在環境關係密切,且受非農資源影響甚巨。
農會組織其外在環境變遷之趨向,皆朝非農資源累積。組織功能變遷則各環境類型下
,結果並不一致,高都市化區以信用金融功能為主,其他類型則以信用,推廣二功能
為主,而供銷業務,似乎隨變遷歷程,愈不利於農會組織內運作。
環境與農會依存互動關係,可區分為三個部分:一為依賴特徵,二為組織計劃變遷與
三組織適應變遷。結果顯示,基層農會組織依賴特徵與其組織功能變遷之趨向有密切
關係。除偏遠地區外,農會組織依賴之環境資源對象,由既存之農業資源轉向非農資
源。農會組織自身策動之組織計劃變遷,以其信用部門最為顯明,其次為次都市化與
偏遠地區的推廣部門亦有所表現。其適應變遷與組織與環境的依賴特徵有關,以高都
市化地區環境下,其農會組織受環境決定。影響之適應變遷最為顯著,其影響來源為
非農資源結構。因此,基層農會組織與其外在環境依存關係,於各環境類型下呈現不
同情形說明了農會組織研究,區離環境類型的重要性。經歷變遷的過程,農會組織運
作的效果,將更加受其外在環境中非農資源的衝擊影響。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