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教育是介於初等與高等教育之間的中間程度教育,以青少年為主要施教對象,以 中等學校為主要施教場所,以升學、就業及生活預備為目標。居承先啟後的地位,關 係到初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成敗,影響人才的培育與發。 本趼究共約十二萬字,內容分七章,茲將各章要點簡述如下﹕ 第一章、導論部分陳述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研究範圍與對象﹕因學生服務於中等學 校,對中共中等教育的學制、課程及其改革之構想與問題,均為所欲探究者。研究方 法則從各有關之資料庫、圖書館蒐集資料,然後比較、選擇、分析、歸納。研究範圍 則從中共教育理論、教育目標、方針之探討,以瞭解中共中等教育的特質,其中包括 學制、課程的演變、改革,並對其當前中等教育改革作一評估。研究對象包括普通中 學、工農速成中學、中等專業學校、技術學校、中等師範學校,業餘學校等。 第二章、中共塑造新人民的教育理﹕探討馬、列、斯的文教觀對中共在毛時間及毛死 後教育理論的影響。 第三章、中共中等教育的目標與方針﹕敘述中共教育目標、方針的演變與當前鄧小平 如何透過「新的歷史時」,重新解釋,修正馬、列、毛的教育理論,以轉入人才主義 的教育目標,如何處理「紅、專」之間的矛盾以滿足「四化」的需求。 第四辛、中共中等教教學制之演變﹕從中共竊據大陸到1965年的17年中,到文 化大革命時間,以及1799年卜革結束後迄今,中共中等教育學制之演變情形。 第五章、中共中等教育課程之改革﹕從偽政權建立初期及1958年課程改變,文革 時間的「改革」與趨勢,到中共當前中等教育的改革情況。中共中等教育課程內容包 括教學計劃、專業設置、教材編寫,課時安排等。 第六章、當前中共中等教育改革之構想與問題﹕從當前中共中等教育改革的必需以瞭 解其改革的構想,以及其所面臨的問題,從經費、設備、師資、學生素質幾方面予以 評估。 第七章、結論﹕綜合上述各章內容,對中共教育改革的局限性與關鍵性,中共中等教 育結構調整與改革的困局,以及中共教育方針、目標的變與不變的原因與結果,提出 個人的心得,並對自己的研究論文加以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