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4 18:4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盧宥佐
研究生(外文):LU, YOU-CUO
論文名稱:印度大梵思想的源流研究
指導教授:李志夫李志夫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 ZHI-F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印度文化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88
畢業學年度:76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大梵思想吠陀天人合一神學華嚴佛教
外文關鍵詞:FEDAHUA-YANBUDDHIS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46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東方的哲學是人類思想的瑰寶,印度高超玄妙的哲學內涵或宗教真諦,更是未來解脫
上永存不滅的睿智。這「大梵」的絕對真理是印度思想的源流,它統攝了本體、現象
、宇宙、人生、身心各種之論述,它開啟了印度的思想源頭,它是學術的精義,智慧
的精華。
資料的來源和研究上,從英、日、中文有關吠陀、梵書、奧義書之聖典中,由吠陀初
期諸多神祇等之庶物崇拜,漸成為萬有神教或一神論的色彩,至未期五大讚歌的詩偈
中,更以生殖、工巧、擬人觀來說明宇宙萬有創造的過程,並明顯地說出「唯一無二
」的一元思想。梵書時期由生主、祈禱主乃至阿特曼(我)而為情器一切創造主或謂
為初有,到未期則著重在梵我的同一。奧義書時期特重於梵我合一的解脫思想。後參
述以印度各部派與當代思想之理趣,以了解其思想之流遠,兼以西洋本體與中古神學
,中國天人合一之旨意,更可略見其思想之圓融和匯通處。至於與佛教無我論之中道
實相觀的緣起性空思想,或華嚴一心法界體性之如來藏自性清淨心等的比較,亦可見
和佛教思想的密切關係,其他如宇井氏或高楠氏等于奧義書或五大讚歌,筆者認為不
適之處,也稍加改正,斯皆為本論文之概述也。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