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目的在探討東亞地區東經110 度到130 度,北緯20度到40度的範圍1985年台灣 梅雨期間5 月28日OOZ 的探空資料,以Kuo 氏積雲參數化法進行降水量預報研究,並 討論其他次網格尺度的積雲效應和大尺度環境的作用。 客觀分析採用較簡便之Barnes客觀分析法。降水量預報採取Krishnamurti(1980)的 方法,利用大尺度水汽的垂直傳送求得之降水率,經半預報法(只做一次時間增量的 預報法),預報12小時之累積雨量。積雲參數化模式中,積雲對環境的潛熱加熱和擾 動加熱作用,可由雲中溫度及環境溫度的差異和大尺度水汽輻合量的參數決定。而積 雲對環境的增溼作用,則使用所得之降水率反求水汽輻合總量用以增溼的部分,來決 定b 參數如此即可求得垂直的平均擾勁溫度、水汽通量和其淨擾動溫度、水汽的垂直 傳送剖面。 經所求得之12小時累積雨量預測值與觀測值相比較,若以定量的觀點,此模式並不合 用,但以定性來看,具有相當的準確性,雨區及雲區皆模擬的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