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30 00: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光玉
研究生(外文):HUANG, GUANG-YU
論文名稱:資訊認知量表之建構
指導教授:鍾蔚文鍾蔚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ZHONG, WEI-W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新聞研究所
學門:傳播學門
學類:新聞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88
畢業學年度:7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7
中文關鍵詞:單變項皮爾森交叉驗證標尺效度認知
外文關鍵詞:CROSS-VALIDATIONCRITERION-VALID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29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嘗試建構一個測量人對資訊的認知之量表。根據資訊社會理論,資訊社會裡的
人應該具有分辨資訊的能力,同時體認到(1)資訊即是財貨,資訊有價,以及(2
)資訊即是力量,代表權力、社會地位與富裕。本研究依此發展量表,進行預測、分
析、修改量表、正式施測、再分析等步驟,最後完成一個由11個項目組成的Likert
7型式量表。
本研究建構量表的標準有四:
(1)以單變項敘述統計評估量表項目是否能夠區別受測者認知的差異。
(2)以皮爾森相關係數評估項目之間的內在一致性。
(3)以因素分析檢視量表的面向結構是否與研究預期一致。
(4)以交叉驗證(cross-validation)檢驗量表的信度,以及以標尺效度(crite-
rion validity )檢驗量表的效度。
本研究建構完成的最後量表,認知面向為(1)資訊代表地位,(2)成功的要件,
(3)資訊有價,(4)資訊價高合理,其面向結構符合資訊社會理論的假說。分析
結果顯示,資訊使用頻繁的受測者對資訊的認知較符合資訊社會成員的認知模式,這
項發現間接支持了量表的效度。唯量表結構除了資訊有價面向以外,並不十分穩定,
量表項目的區別能力不夠理想,多偏向同意。
本研究建議未來研究宜進行重覆測量,再測時宜選擇異質性的樣本,使已具有基本內
在效度的本量表也能兼具外在效度。
本量表可用來調查研究對象是否符合資訊社會成員應有的資訊觀,可應用於資訊化程
度、社會變遷、價值觀等方面之研究,並可作為市場調查之工具。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