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係由整個家庭體系互動的觀點,來探討家庭內聚型態與貧童行為困擾、生活適 應的關係,另外還從家人互動關係的和諧程度及各家庭次級體系的內聚狀況,分別探 討其與貧童行為困擾、生活適應之關係,同時對於不同內聚型態家庭在各有關家庭因 素上的差異也加以探討。至於以貧童為研究樣本,係藉此控制可能影響到自變項和依 變項兩者關係的重要因素之一--社經地位,如此,不僅可提供對結果的解釋力,尚 可兼對貧童之適應情況做基本的探究。 研究工具包括家庭內聚指標圖、國小行為困擾調查表、小學人格測驗、父母婚姻和諧 量表及手足關係和諧量表,而以私立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所屬的基隆、台北縣及桃園 等三個家扶中心扶助之三百七十五名國小五、六年級貧童為施測對象。資料分析採簡 單相關、平均值檢定、單因子變數分析及事後多重比較等統計方法,並利用SPSS/PC 電腦程式來分析資料。研究結果發現: 1.貧童所知覺其家庭為內聚家庭之比例較一般兒童所知覺者為低;而其家庭為分裂 家庭之比例較一般兒童高。 2.單親與雙親內聚家庭貧童較分裂家庭之貧童有較佳之生活適應及較少之行為困擾 。 3.雙親內聚、親子內聚及手足內聚家庭貧童有較佳之生活適應及較少行為困擾。 4.父母婚姻關係與手足關係愈和諧則貧童的行為困擾較少,生活適應則較佳。 5.不同內聚型態家庭在各項家庭因素上有顯著差異。 6.貧童的行為困擾與生活適應呈顯著負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