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主要說明二十世紀極具影響力的修辭學家堪尼斯.柏克(Kenneth Burke) 之 修辭認同理論(Identification)及戲劇五因(Dramatic Pentad) 方法學,並採用 認同理論與戲劇五因法來分析「偉大的傳播溝通者」(The Great Communicator)美 國雷根總統之國情咨文演說,以了解雷根之修辭認同策略,提供未來研究者的參考。 本論文使用歷史文獻法,全文區分為六章,其要點為: 目次: 第一辛:敘述「修辭與傳播」的關係,了解修辭發展脈絡,說明政治修辭理論對政治 傳播的啟示。 第二章:介紹柏克其人,以及他的修辭理論。探克之修辭哲學及結構,以釐出其「認 同」理論及「戲劇五因」法的理論內涵與原創性概念。 第三章:陳述「行動者」雷根的成長背景、演藝事業及從政生涯,如何造就他與眾不 同的口語傳播特質。 第四章:研究「行動」:國情咨文之源始與目的之「背景」:1981∼1987年 之美國國情。 第五章:以傳統修辭法則的五個項目:主題(invention) 、佈局(disposition) 、措辭(style)、記憶(memory) 和演述(delivery)來評析雷根的修辭認同及成效。 第六章:結論部份指出柏克之認同理論的確適用於雷根「國情咨文」演說之修辭分析 ,並整理出雷根之修辭認同策略如下:「題材認同」(material identification ) ──使用激勵人心的主題;「型式認同」(formal identification ), (一)佈局,在開場白與結尾多運用「聽眾指涉」與聽眾打成一片, (二)指辭風格,運用幽默感、聽眾指涉、引述古聖先賢話語、比喻、統計數字、重 覆字句、反意代名詞等,表現平民化風格。 (三)演述,與聽眾作良好的目光接觸。 而不論題材或型式認同都是為了達成團結互愛的「超越認同」( Transcendental Identif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