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探討諸葛亮從事興復漢室的努力過程中,如何協助劉氏經營及累積資源,藉 此獲得必要的政治力,再透過內政和外政的作為,除力挽頹敗的局面外,尚六出北伐 ,在歷史上留下非常的事功。 研究史料以三國志為主,近年來各家的研究成果為輔,採用決策研究法,以國家戰略 中政治戰略的角度來分析諸葛亮的全般戰略作為。 本文除緒論、結論外,計區分為四章十節。第一章將東漢末的喪亂,以迄赤壁、猇亭 兩次戰爭前後的情勢,作了必要的陳述,明確地描繪出本篇研究的範圍,是為本文的 呈示部。第二章繼從資源因素分析諸葛亮當時的國際情勢,進一步瞭解諸葛亮所處的 蜀漢政權與魏、吳間實力對比及相互消長的狀況。第三章則從當時三國各國戰略行動 者間不同的動機和信仰,去研析各國所採取的行動和原因,藉以透視戰略情勢可能的 演變,並提出解釋。第四章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答案,其中心在於-「交換」(Exc- hange )的概念,也就是說明諸葛亮在其「興復漢室」的努力過程中,如何爭取、累 積各項資源為籌碼,進一步透過其戰略的「判斷和設計」,去「交換」最大的戰略利 益,又在原訂計畫受到挫折後,如何因應變局,再接再厲從事最後的奮鬥。 經上述的研究後發現,諸葛亮的復國努力確是一套連續的資源累積和交換的過程,並 因而造成了中興的氣象,雖然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危害因素有不可克服者,但在他有生 之年,復國的大業確已接近成功。惜天不假年,由於他的逝世,竟使此一戰略的執行 無以為繼,但由於他志行高潔,治績卓著而名傳後世,而此一復國藍圖的「隆中對策 」亦成了吾國歷史上兩個最偉大的作戰計劃之一,應是其來有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