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我國建築發展現況中,尋求將「傳統」或「歷史」因素反映於建築風格上之 設計思潮,已成為建築師從事建築設計時的主要思考方向之一。回視我國近代建築發 展,可發現此種設計意圖從民國初年開始就已呈現,而持續性地發生於各階段建築脈 絡中。 建築中融入傳統精神之設計意圖,原本是一長時間的探索過程,且其所涉及的範圍極 為寬廣;在現今各種學說及形式風格眾議紛紜未成定論的情況下,對於以往建築發長 的歷史回顧工作,是完成具體目標之必經過程。本論文之中心要旨主要在於探求此種 建築類型----- 歷史主義建築之發展脈絡,並嘗試從建築與文化發展之互動關係中, 記錄並解釋各階段歷史主義建築在觀念及形式手法上之特質,進而尋求發展脈絡中之 歷史變遷。 整個歷史主義建築發展脈絡,本論文分成下列五部分說明: 第一章、緒論說明歷史主義的涵義、基本特質及階段劃分,以建立正文探討之基本架 構 第二章、民國的徬徨,1911∼1949探討民初各類追求民族形式之建築作品, 這類作品是我國近代歷史主義建築產生的開端,爾後此類設計模式沿續到台灣光復初 期之發脈絡中。 第三章、故土的懷念,1949∼1970探討藉由上階段設計模式的沿續在台灣光 復初期之發展過程,並說明某些建築師尋求運用現代建築設計理念所作之另外一種的 建築表現。 第四章、對傳統的反省,1970至今探討近年來在本上意識抬頭及後現代建築理論 影響下,各類歷史主義建築的表現。 第五章、結論針對上述各階段之建築發展提出整體性之詮釋概念及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