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2 23:3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希雯
研究生(外文):LIU, XI-WEN
論文名稱:羅爾士的社會契約論基礎
指導教授:蔣年豐蔣年豐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IANG, NIAN-F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哲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88
畢業學年度:7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6
中文關鍵詞:羅爾士社會契約專制集權公道人格洛克盧梭教育
外文關鍵詞:LUO-ER-SHISOCIAL-CONTRACTTRYANNICALCONCENTRATION-OF-POWERJUSTICECHARACTERLUO-KEROUSSEAU-JEAN-JACQU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85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羅爾士之作為公平的公道理論傳承自洛克及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他建立理論的動機,
是相信契約論的精神有其更深刻潛在的基礎尚未被發掘出來,由這些基礎來推衍新面
貌的社會契約論,可以真正在時代變動中杜絕專制集權勢力再現。為了挽救自由民主
制度中以自然法為基礎所追求的公道中,因此完成構造公道之為公平的理論系統,這
系統化的工作是傳統社會契約論所沒有的。
公道之為公平的理論,依人之〝經啟迪的自利理性〞推衍出公道原則,這種自利理性
與功利主義所根據的自利理性不同,它不需功利原則所要求的自我犧牲,由此可顯示
出公道理論較功利主義能獲得平等的關鍵;〝經啟迪的自利理性〞以〝處以整體中的
人格〞來看自己,顯示出公道原則以權利優於善的考慮。由於人格之處於整體中是公
道理論的關注焦點,所以在衡量現實諸權利時,仍以保障人格尊嚴的自由為最優位,
不受任何現實益處之限制。
在社會中形成公道原則,須由道德的結構發展理論及道德的成長歷程兩方面來看,由
此可以看出協同性社會形成的過程、其社會理想理論之為此發展的目標,是分別由三
種角度來解釋同一過程,這是羅爾士以其公平之為公道的理論,在廿世紀後半期重建
社會契約論的理論基礎。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