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後美蘇向為國際均勢主要角色,雙方冷戰導玫國際政治的兩極化,其間美國 以「全國圍堵」共產主義政策,領導盟國與之對恃。然而尼克森政府六十年代末執政 之際,卻面臨國內因越戰而波濤洶湧的新孤立主義;以及因美蘇的領導權遭遇挑戰, 國際政治由兩極趨向多元發展。這些系統性變數迫使尼克森政府處理蘇俄威脅,考慮 減少承諾與代價,亦即較小規模的圍堵政策。是項策略的基本綱領為:尋求與蘇俄和 解的機會以緩和敵意;與中共關係正常化;及要求盟國,尤其是北約盟增加傳統軍備 等等。 本論主旨在:一、分析是項和解政策之背景,證明美國極可能總是以蘇俄為主要對手 。二、探討美國改變北約與歐洲問題政策的本質。三、敘述美國與北約其他盟國對於 共同關切的問題之共識與歧見。四、檢討政策執行成果是否符合原先期望並分別解釋 它們所蘊含的意義。 本項研究獲得如下結論:首先國際政治多元化過程,似乎因為美蘇和解而更趨複雜, 其次和解並不必然意味相互關係間沒有競爭或敵意,此外聯盟政治持續演變之趨勢及 國際權力政治動態變化,變得更為複雜與無法了預測,為世界之和平及戰爭帶來嚴重 的困擾,與過去比較尤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