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72.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8 12: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弘毅
研究生(外文):HUANG, HONG-YI
論文名稱:�揖鰤t位之鐵氰與釕氨雙核錯合物
論文名稱(外文):Binuclear complexes of pentacyanoferrate and pentaammineruthenium through cyanopyridine
指導教授:葉玉堂
指導教授(外文):YE, YU-T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原大學
系所名稱:化學研究所
學門:自然科學學門
學類:化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89
畢業學年度:7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9
中文關鍵詞:仳配位錯合物雙合錯合物動力學鐵氰釕氨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3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CN)FeRu(NH)〕(L = 3- ,4-仳)(Ⅰ)雙合錯合物由Fe (
CN)OH與Ru(NH)L 直接作用而得。當Ⅰ單電子氧化成混價狀態時
, 化配位產生水解反應而形成醯胺,最後混價雙核錯合物為〔 (CN)FeLRu(NH
)(OH)〕(L = 3- ,4- NHCO-py )(Ⅱ)形態、電子吸收光譜
、紅外線吸收光譜及電化學結果均顯示混價分子Ⅱ為定域性〔Fe(Ⅱ)/Ru(Ⅲ)〕
之氧化狀態。
雙合錯合物Ⅰ之形式反應率常數均在10Msec之範圍,比Fe (CN)L
單核錯合物之形成速率常數約大一次冪,其速率差異乃由於電荷效應的影響。水
離常數在∼10sec 範圍,顯示錯合物Ⅰ乃經由Fe(Ⅱ)-L鍵結斷裂,動力
學結果證明雙核錯合物之居代反應屬於解離機制。
Ru(NH)L(L=2-,3-,4- 仳)及Fe(Ⅱ)(L=3- ,4- 仳)之配位
水解動力學亦經量測,其反應速率常數分別為4.82╳10(Ru(Ⅲ)-2 cp
),6.67╳10(Ru(Ⅲ)-3 cp),2.85╳10 (Ru(Ⅲ)-4 cp
),4.39╳10(Fe(Ⅱ)-3 cp- Ru(Ⅲ)),1.31╳10(Fe
(Ⅱ)-4cp-Ru(Ⅲ))。雙核錯合物之金解反應速率較單核錯核物為快,顯示取代
基效應對反應速率有極大的影響。而Ru(Ⅲ)單核錯合物在水解過程中石時亦有異構
化反應平行進行,其異構化產物僅占10%左右,Ru(Ⅲ)- L - Fe(Ⅱ)水解反應
之活化係數分別為ΔH=12.7kcal/more,ΔS= -26.9eu. (L = 3cp)
;ΔH=10.9kcal /more,ΔS= -30.7eu. (L = 4cp)。
混價分子Ru(Ⅲ)- L -Fe(Ⅱ)在近紅外光區有一寬廣之吸收。(λmax =960nm
,εmax=710cmM當L =3-NHCO-py;εmax= 640cmM當L
= 4- NHCO-py)。此光譜的性質合乎Hush 之理論,可解釋為價間轉移譜帶,其
電子定域參數α=2.6╳10(L =3-NHCO-py),1.6╳10(
L =4-NHCO-py),再次說明混價雙核錯合物屬於定域性的分子。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