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FeRu(NH)〕(L = 3- ,4-仳)(Ⅰ)雙合錯合物由Fe ( CN)OH與Ru(NH)L 直接作用而得。當Ⅰ單電子氧化成混價狀態時 , 化配位產生水解反應而形成醯胺,最後混價雙核錯合物為〔 (CN)FeLRu(NH )(OH)〕(L = 3- ,4- NHCO-py )(Ⅱ)形態、電子吸收光譜 、紅外線吸收光譜及電化學結果均顯示混價分子Ⅱ為定域性〔Fe(Ⅱ)/Ru(Ⅲ)〕 之氧化狀態。 雙合錯合物Ⅰ之形式反應率常數均在10Msec之範圍,比Fe (CN)L 單核錯合物之形成速率常數約大一次冪,其速率差異乃由於電荷效應的影響。水 離常數在∼10sec 範圍,顯示錯合物Ⅰ乃經由Fe(Ⅱ)-L鍵結斷裂,動力 學結果證明雙核錯合物之居代反應屬於解離機制。 Ru(NH)L(L=2-,3-,4- 仳)及Fe(Ⅱ)(L=3- ,4- 仳)之配位 水解動力學亦經量測,其反應速率常數分別為4.82╳10(Ru(Ⅲ)-2 cp ),6.67╳10(Ru(Ⅲ)-3 cp),2.85╳10 (Ru(Ⅲ)-4 cp ),4.39╳10(Fe(Ⅱ)-3 cp- Ru(Ⅲ)),1.31╳10(Fe (Ⅱ)-4cp-Ru(Ⅲ))。雙核錯合物之金解反應速率較單核錯核物為快,顯示取代 基效應對反應速率有極大的影響。而Ru(Ⅲ)單核錯合物在水解過程中石時亦有異構 化反應平行進行,其異構化產物僅占10%左右,Ru(Ⅲ)- L - Fe(Ⅱ)水解反應 之活化係數分別為ΔH=12.7kcal/more,ΔS= -26.9eu. (L = 3cp) ;ΔH=10.9kcal /more,ΔS= -30.7eu. (L = 4cp)。 混價分子Ru(Ⅲ)- L -Fe(Ⅱ)在近紅外光區有一寬廣之吸收。(λmax =960nm ,εmax=710cmM當L =3-NHCO-py;εmax= 640cmM當L = 4- NHCO-py)。此光譜的性質合乎Hush 之理論,可解釋為價間轉移譜帶,其 電子定域參數α=2.6╳10(L =3-NHCO-py),1.6╳10( L =4-NHCO-py),再次說明混價雙核錯合物屬於定域性的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