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115.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3 20:2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泓瑋
研究生(外文):HUANG, HONG-WEI
論文名稱:三角翼渦流流場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Vortex flow about delta wings
指導教授:林正光
指導教授(外文):LIN, ZHENG-GU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機械工程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機械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89
畢業學年度:7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9
中文關鍵詞:水洞流場旋渦流流場旋渦核心軌跡旋渦崩潰位置雪射光面旋渦結構和交互作攻角升力效果
外文關鍵詞:VORTEX-CORE-TRAJECTORYVORTEX-BREAKDOWN-LOCATIONLASER-SHEETVORTEX-INTEREA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7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文以水洞流場觀察來探討與比較三角翼產生的旋渦流流場現象。包括翼形、攻角及
側滑角的變化對旋渦核心軌跡(Vortex Core Trajectory)、旋渦崩潰位置(Vortex
Breakdown Location )的影響。此外並以雷射光面(Laser Sheet )切雙三角翼旋
渦截面探討旋渦結構及交互作用現象(Vortex Intereaction )。
1967年Lowson在水洞流場觀察時發現Λ80°之細長三角翼旋渦崩潰有不對稱及
移動的現象。1967年Hummel和Srinivasan變化三角翼的AR比較旋渦崩潰點,發現
AR愈大,崩潰位置愈提前。1980年Erickson利用水洞觀測三角翼渦流流場,以不
同三角翼在不同攻角及測滑角下,量測αcore、Λcore、旋渦崩潰位置,發現Λ70
°單三角翼之α-αcore為線性關係,以及後掠角愈大,旋渦崩潰位置愈延後。19
83年Hieijmakers 和Vaastra 以風洞觀察雙三角翼旋渦截面及交互作用之現象。
本文使用視流法為染液注射法,將染料經模型引入流體中,由染液軌跡測知流體運動
狀況。使用一般染液時,即可在水洞底部及側面觀察旋渦核心軌跡及崩潰位置。觀察
旋渦截面時,則使用雷射光束和螢光染液。實驗觀察時流速為0﹒19ft∕sec ,雷
諾數為 Rec=2﹒38×104 及1﹒9×104 ,攻角範圍自5°∼49°,側滑
角範圍自0°∼20°。
實驗結果顯示:(1)Λ80°單三角翼及雙三角翼之α-αcore均為線性關係,且
斜率較Λ70°為大。(2)Λ80°單三角翼與雙三角翼在任一攻角下,旋渦核心
攻角角度均相等。(4)Λ80°單三角翼及雙三角翼前翼在任一側滑角下,旋渦核
心後掠角角度均相等。(5)Λ80°單三角翼及雙三角翼與Λ70°之β-Λcore
斜率近乎相等。(6)當旋渦開始崩潰於Λ80°單三角翼及雙三角翼與Λ70°之
翼面時,隨著攻角的提高,兩旋渦崩潰位置不對稱程度將變小。(7)任一攻角下,
Λ80°雙三角翼前翼旋渦核心經與主翼旋渦交互作用後旋渦核心後掠角角度範圍在
前翼旋渦核心後掠角與主翼旋渦核心後掠角之間。(8)Λ80°雙三角翼在低攻角
時,兩旋渦交互作用顯著,當攻角增大時,交互作用較不顯著。(9)不同之翼前小
翼均導致主翼旋渦流流場紊亂,可能造成之旋渦升力效果將不盡理想。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