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詐欺或糾紛之所以會發生,其最重要的原因乃是交易雙方彼此間存在著資訊不對 稱性(ASYMMETRIES OF INFORMATION ),亦即交易的一方瞭解有關交易的一些事物,而另一方卻不清楚。使 得擁有資訊較多的一方霸利用其私有資訊以謀取利益的機會,亦使得交易容易產生糾 紛。 但以往學者們針對資訊不對稱性所作的研究皆係由數學的推演以建立其理論模型,這 些理論的建構上有其嚴謹性,在實務運用上亦有其貢獻價值,但是對於實際現象則有 過於簡化的缺陷,而未能對此情況下之決策者的策略行為有較深入的瞭解。因此研究 者乃以較為廠商、消費者及政府所共同關切的兩種類型的資訊不對稱性─廠商擁有較 多產品品質的相關資訊;顧客擁有較多其本身之資訊,對企業策略之影響為探索的對 象。 遵循B.G.GLASR 與A.L.STRAUSS 於1967所提出之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 ) 研究去(第三章),研究者乃以台灣地區壽險業為完全滲透之情境,而以第二章文獻 回顧中,學者所提出之重要策略構面,作為一半結構式訪談的參考架構,透過對台灣 地區壽險業之產業發展歷程、產業現況(第四章),個別廠商之策略性作為(第五章 )及由四、五兩章所歸納出之產業特質與企業策略特質(第六章)的深入瞭解分析後 ,研究者建議了兩個『資訊不對稱』、『企業策略』及由企業作為所反應出之『產業 特質』三者間關係之理論雛形(第七章)。 根據第七章所建構之理論雛形,研究者乃提出了「資訊不對稱之一般性原則」、「資 訊不對稱下廠商之短期利潤與長期利益間之取捨」、「資訊不對稱下,廠商之長期策 略資源為何」及「在資訊不對稱下,自由競爭是否適宜」第四項重要課題,作一探討 並對消費者、廠商、產業、政府及、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