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2 22:3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瑞祥
研究生(外文):HUANG, RUI-XIANG
論文名稱:權力與倫理--韋伯政治思想研究
指導教授:沈清松沈清松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EN, GING-SO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7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0
中文關鍵詞:權力倫理韋伯政治思想
外文關鍵詞:WEBERMAX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45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在政治事務中,權力與倫理應當有著什麼樣的區別與關聯?乃是一個至為重要的問題
。德思想家韋伯(MAX WEBER, 1864-1920) 對政治事務的思考,亦特別著
重於此。他的基本觀點是:人對人的權力宰制無法取消,亦即整個社會徹底地倫理化
乃是不可能的,在此限制之下,政治行動及制度的唯一倫理可能性在於責任;而政治
事務要不淪為純然的權力徵逐而墮入虛無,亦唯有憑藉責任倫理來提昇。於是責任倫
理不僅是唯一可能的政治倫理,亦是必要的政治倫理。此即為本文的主要論題之所在
。為突顯韋伯上述觀點,本文將韋伯置於左抗馬克思,右拒尼采的立場來考察;馬克
思可視為從「倫理」的立場對「權力」的最猛烈批判,而尼采則可看做從「權力」的
度對「倫理」的最徹底顛覆,他們共同構成了西方現代文明的最嚴重威脅。韋伯處此
左右夾擊之中,則要求西方現代人做一個政治上成熟的人,採取責任倫理的實踐立場
,並以此為唯一必要且可能的生存之道。
本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指出研究目的與範圍,並對主題所在的脈絡及論述架構
做一說明。第二章討論兩個先決問題:其一,韋伯與政治思想的關係、其二,韋伯與
馬克思及尼采的關係,以做為下一章論述的準備。第三章以「馬克思-韋伯-尼采」
這一對比為基本架構,從個體的人格、行動及群體的制度三個層次,來正面舖陳韋伯
的基本觀點。第四章從「學術與政治的關係」這一角度對韋伯的基本觀點加以評估與
辯護。第五章結論並提出未來研究的方向。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