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溪口位於台灣中西部,草澤與鳥類為其兩大特色。本研究僅就生育地環境概況、 草澤的分布、植物組成、季節性變化、演替趨勢等進行探討。 研究目的: 建立基本生態資料。研究方法: 定點照、線截法、重量法、尼龍袋法、水質與土壤分析、植物體成分另析、切片製作 。 研究項目: 1.植物社會組成。 2.植物覆蓋度變化。 3.優勢植物生物量調查。 4.養分循環初步探討。 5.水質與土壤概況。 6.草澤植物體之化學組成。 7.鹽生植物解剖特徵。 8.草澤植物庇護動物之觀察。 結果摘述如下: 1.大肚溪口有鹽生與半鹽生草澤,多分佈於南岸。草澤植物以禾本科最多,常見的 有蘆葦、濱雀椑、舖地黍、鹽地鼠尾粟等。 2.草澤植物群落呈現明顯的季節性消長,此與潮汐、水位、季風、鹽度、氣溫等生 育地因子有關,種間之競爭及火燒之干擾亦為重要因子。 3.植物生物量因地而異。中彰大橋以東草澤之濱雀椑群落最高,泥灘地之雲林莞草 群落最低。 4.泥灘地草澤植物分解率在早期較高而後漸低。分解速率以雲林莞草最快。 5.土壤偏屬鹽鹼土,壼洞水質鹽度約為1.3%,氯鹽很高。草澤植物體化學組作 因不同生育地及植物種類而異。各成份含量概以生長於高鹽環境下植物較高。 6.生長於泥灘地之禾草葉部具旱生植物特徵。雲林莞草有發達之通氣組織。 7.草澤植相目前屬演替初期,其演替趨向旱生植被演變序列。 8.大肚溪口具特殊的植物相、多樣化的棲地及豐富的鳥類資源,應加強保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