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在起飛,降落及纏鬥時,往往需要用高攻角飛行以產生足夠的升力。然而在高攻 角時,翼表面的邊界層可能會發生分離現象,甚而造成失速,致使升力突降及阻力上 升的後果。如何有效的抑制此一現象是各方學者甚感興趣的重要課題。本研究使用聲 波激擾法成功的控制了失速後機翼流場,大幅地改善了機翼在高攻角時之空氣動力性 能。 在使用聲波激擾法控制流場之,首先對NACA633 -018機翼的基本空氣動力 性能及流場結構加以研究。以實驗方法使用二維機翼模型在低速風洞中測試。實驗電 5 5 諾數範圍自3‧0×10 到7‧5×10 之間。實驗結果顯示,在此電諾數範圍 內,機翼流場處於自層流過渡到擾流之間,因而有分離泡存在。除了使用速度分佈測 量,壓力測量及頻譜分析界定分離咆形狀外,並藉由流場視察法,清楚的探討了分離 泡的特性。 本文的最主要目的在研究聲波激擾對翼形之空氣動力特性的影響。除了使用國外研究 多年的外部聲波激擾法做比較研究之外,並深入探討新創之內部聲波激擾法。實驗雷 4 5 諾數範圍自1‧85×10 到5‧0×10 之間。藉由不同的聲波頻率與強度來 淭擾各攻角時的流場。特別是失速後的高攻角範圍。結果證實在有效頻率激擾時,確 實可有效的控制邊界層,達到延緩機翼表面邊界層分離的目的,因而使升力提高,失 速角延後。使月尾流耙測量總阻力也顯示在有效聲波激擾時,阻力可大幅降低。由流 場視察法可看出受有效頻率聲波激擾時,原已分離的邊界層又重回附著於機翼上,尾 流區域縮小,阻力因而降低。為採討控制之機構,乃輔以圓柱流場控制之研究,以確 定最有效之激擾源位置及有效激擾頻率之成因。結果發現最佳激擾源位置應在分離點 或略下游處最佳。而當以剪流不穩定頻率激擾時,有最佳激擾效果。在本文研究之雷 諾數範圍內,激擾頻率之Strouhal number(St=fe ×c∕U∞ )恰在1‧0到3‧0之間最為有效。 不論從其控制效果,或從實際實用上的考慮,本研究證實內部激擾法優於外部激擾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