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2 23: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文傑
研究生(外文):LIU, WEN-JIE
論文名稱:紅外掃描顯微鏡
論文名稱(外文):Infrared scanning microscope
指導教授:陸懋宏
指導教授(外文):LU, MAO-HO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光電(科學)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電資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89
畢業學年度:7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9
中文關鍵詞:紅外掃描顯微鏡電子系統元件最低功率消耗熱像紅外顯微鏡
外文關鍵詞:YODER-JOHN-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2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由於微電子學及半導體工業的快速發展,固態裝置,電子零件和積體電路的製作尺寸
越來越小,一件產品設計完成後,該如何進行測試、評估,也就更加困難;在電子系
統中,元件的故障率常隨元件本身溫度的上升而增加,因此電路設計者,常常要求的
是「最低功率消耗」,以確保產品的穩定度。
1968年,美國John R Yoder製造出X-Y 平抬掃描型紅外顯微鏡,並將其用於電晶
體和積體電路的熱分析上,1975年蘇聯開發出振鏡掃描型紅外顯微鏡,自此以後
利用它進行微電路,積體電路,微波電晶體熱分析的論文就不斷出現,已經證明它是
微細結構非破壞分析最有力的工具。
國內電子工業前景看好,未來在研究開發上,必不可缺此項工具,如今在國科會經費
補助下,進行紅外顯微鏡的研製,希望對國內的工業升級有點幫助。
這篇論文,主要描述紅外顯微鏡的設計過程,儀器基本規格的說明,列舉一些加熱絲
所產生的熱像,最後提出現有系統的改良方法。
紅外掃描顯微鏡最主要的目的,是用來測量微小物體的溫度或顯示其溫度分佈。
當目標發出紅外線,經光學系統聚光到偵測器(冷卻裝置使偵測器在低溫下穩定工作
),偵測器將紅外光信號轉換為電子信號,再經過信號處理,然後依掃描順序,以週
邊設備儲存、顯示或進行影像處理。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