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2 22:1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君武
研究生(外文):CHEN, JUN-WU
論文名稱:解耦控制系統設計
論文名稱(外文):Decoupling control system design
指導教授:李福進
指導教授(外文):LI, FU-J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控制工程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電資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89
畢業學年度:7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5
中文關鍵詞:配對解耦控制器參數耦連程度指標維納渥夫
外文關鍵詞:LQG/LT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6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論文主要在探討多輸入多輸出控制系統中,配對(paring)及解耦控制器設計等問
題。
文中我們基於最小能量(minimum energy)的觀點,發展了一種新的配對方法和定義
一個耦連程度指標(Interaction Index );其中配對的結果在於提供我們如何能更
恰當地選擇輸入輸出對的資訊,而耦連程度指標的大小則告訴我們此系統耦連的程度
及是否可把一個多輸入多輸出控制系統簡化成許多個單迴路控制系統來設計。
但古系統的耦連程度嚴重時,解耦控制系統的設計就顯的重要,這裡我們提供了一種
解耦控制器的設計法則,此法則適用範圍包括穩定,不穩定或/及非極小相之受控體
(plant ),並且用於飛彈的自動駕駛設計而有不錯的解耦特性,此外我們亦證明當
系統被要求完全解耦時,多輸入多輸出的設計程序能用單輸入單輸出的設計技巧來完
成,這裡我們分別用Q 參數法(Q-paramertization )及維納渥夫(Wiener-Hopf )
解耦設計法則來加以說明。
最後,為了比較在非線性系統之解耦程度,我們尚採用了一種目前廣為流行的設計法
則(LQG/LTR )於飛彈的自動駕駛設計上,這種方法在線性系統設計時並未完全解耦
,但經由在非線性系統之模擬結果,則和前述幾個法則一樣,均有令人滿意的解耦特
性。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