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引起的地表震動與震源特性、震波傳播路徑與區域土壤放大效應三者有密切的關 係。因此建立地表震動模式時,岩盤震動模式、傳遞時的衰減效應與地區土壤放大效 應均需加以考慮。本文採用Boore 建議的岩盤富氏譜隨機模式,而震源特性方面採用 Haskell 震源富氏譜。本文亦提出修正岩盤震動模式,以符合台灣地區震動特性。為 了解震波傳遞時,空間上不同兩點間的差異性,本文以三個震波相關性遞減模式作為 模式,分別與地表震動模式建立關係,了解不同的相關性模式對地面震動之影響。 震波在到達地表土層時,由於土壤物理作為較複雜,震波在土層間來回反射、偶合, 其基址效應更加明顯,本文經由經驗法則與波動理論二個方向來了解土層的波傳機制 ,進而提供一較佳的土層傳遞函數。 管線接頭相對位移過大為造成管線破壞之一種模式,本文對地表相對位移量加以探討 ,並藉一土層應力應變轉換函數,了解地震波引起之土層反應。為防止管體在地震時 ,其應力、應變超越材料強度,本文利用所推演出的地表震動隨機模式,分別就各種 地表震動變異性對管線的影響做一番討論,引用擬靜態解與動力反應分析了解管線震 動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