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延續去年(1998)學長所做的實驗,利用環氧化法導入含氧極性基於液態 聚丁二烯(R-45M)上,以增進其與不飽和聚酯樹脂的相容性,並探討硬化週期、 測試溫度、測試速度及照射r-ray 等四種變數對機械性質、韌性及形態學之間的關係 。 結果發現,在硬化週期改變方面,其破裂能量隨著硬化溫度的上佑而逐漸下降,而抗 拉張力及拉伸模數則逐漸上升。由動態黏彈性質分析知,其相分離十分完全,且樹脂 的Tg亦隨著硬化溫度的上升而逐漸提高,但橡膠的Tg則維持不變。在測試溫度改變方 面,破裂能量隨著測試溫度的上升而連續上升,但其拉伸模數、抗拉張力則下降的非 常快。在測試速率改變方面,隨著測試速率的上升,破裂能量逐漸下降,而純樹;脂 由於破裂敏感度之故,其抗拉張力亦隨之下降。但以ER-45M增韌之系統,其抗張拉 力,則逐漸上升。而拉伸模數方面,則隨著測試速率的提高而上升。在照射r-ray 方 面,其破裂能量隨著照射劑量的增加,而逐漸下降,但其拉伸模數、抗張拉力則逐漸 上升。由動態黏彈性質分析知,樹脂及橡膠的Tg均隨著照射劑量的增加而上升。 由TEM分析知,以ER-45M增韌的系統,其沈積橡膠粒均呈雙型態分佈,且有樹脂溶 入橡膠的現象產生。 由SEM分析知,在停滯區的粒子數均遠較滑動區的粒子多且顆粒亦較大。 TEM/SEM 綜合分析知,以ER-45M增韌不飽和聚酯,其最佳增韌粒徑約在4∼10 μm左右。 由TPOM分析知,在50℃、80℃及100℃測試時,因樹脂有較佳的延展性,所以 可以看出有cavitation及shear band所產生。與破裂能量相互對照,可以證明,在常 溫下cavitation及shear band的量非常少。而在高溫下,cavitation及shear band的 量較多,為不飽和聚酯樹脂增韌機構中重要的一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