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長期血液透析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所衍生的問題,對病人、家屬、甚至醫療人 員形成一種沈重的負荷。為了深入了解長期血液透析患者在即將開始面臨血液透析治 療時,是如何與其所處環境互動,來適應此一轉變過程及進行此研究。本研究是在台 北某一級教學醫院,選擇一位62歲女性患者,以田野研究法的參與觀察方式進行, 研究者擔任個案的主護護理師,於77年3月至5月間,照顧個案,深入會談、觀察 並記錄個案的經驗,共完成十四篇80頁行為過程記錄,所得資料經內容分析後得到 三個主要行為分項(1)統御行為(2)正向評價行為(3)分隔行為。 統御行為包括積極收集相關資料,主動參與治療,自我的照顧和保護,對社會角色和 人際關係的掌握;正向評價行為包括正向的比較和確認優點;分隔行為則在阻斷煩惱 ,平衡情緒。由於個案在環境中力求統御,並予以正向的評價,得以保持其相當的控 制感和自主性,維持自我價值感和正向自我概念。對於一時無法掌握的困擾則予以分 隔阻斷,以保持情緒的平衡,再以影響環境或自我調整的方式,尋求新的統御和正向 評價;三個主要行為彼此間的關係形成一種有效的適應方式。 本研究僅做定質分析,偏重潛在意義;所有資料來自一位個案,所形成的概念模式, 外在效度並不能形成通則,需擴大個案群和不同情境,作更進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