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81.91)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8 03:4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博文
研究生(外文):ZENG, BO-WEN
論文名稱:表層二公尺土壤的加馬輻射
指導教授:翁寶山翁寶山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ENG, BAO-SH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原子科學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核子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89
畢業學年度:77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土壤加馬輻射核能發電廠台灣輻射環境評估富集作用
外文關鍵詞:SOILNUCLEAR-POWER-PLANTTAIWANIRRADI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1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屬於長期低劑量的天然背景輻射,為一不可忽視的輻射來源。根據天然背景輻射的調
查,有助於瞭解天然背景輻射的分布,並據以評估國民輻射劑量,作為制定輻射防護
標準的依據。同時為正確評估核能電廠對環境造成的輻射劑量,必須先對周圍環境天
然背景輻射進行調查與研究。近年來世界各國相繼提出有關天然背景輻射的調查研究
報告。如美國輻射防護委員會(NCRP)50號報告,日本放射醫學綜合研究所自19
67∼1977年間進行日本天然背景輻射分布的調查報告等。在台灣對於高空及地
表輻射劑量已有相當的測量研究。
本實驗係利用自製高輻射敏度鏑活化硫酸鈣熱發光劑量計調查台灣北部三峽、桃園、
新竹、苗栗等四個地區地表1米至地表下2米的加馬輻射曝露量率。每個偵測站均作
一季三個月的高查新竹部份則自1989年2月作了一整年的偵測。調查的結果顯示
地表下的曝露量率略高於地表上的曝露量率,地表下及地表上的曝露量率範圍分別為
8.4×10 ∼2.6×10 庫侖千克 秒 (0.012∼0.037毫
侖琴小時 )及5.6×10 ∼1.54×10 庫侖千克 秒 (0.00
8∼0.022毫侖琴小時 ),但三峽站除外。三峽站在地表下30至40厘米處
存有較一般環境背景輻射高出數倍的區域,故於該處造成高達約7×10 庫侖千
克 秒 (0.1毫侖琴小時 )的曝露量率。關於三峽站偵測結果異於其餘各站的
原因,推測為鈾元素及其部分伴生元素所造成。由於地質結構及環境等因素配合,造
成富集的作用,使得放射性強度增高。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