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4 19:0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秉煌
研究生(外文):YANG, BING-HUANG
論文名稱:大溪地區傳統建築的地理研究
指導教授:鄭勝華鄭勝華引用關係陳文尚陳文尚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ZHENG, SHENG-HUACHEN, WEN-S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地理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地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89
畢業學年度:7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0
中文關鍵詞:台灣大溪地區傳統建築閩人文化客家文化三合院聚落空間配置
外文關鍵詞:TAIWANTRADITIONAL-BUILDINGSSETTLEMENTSPACE-ARRANG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73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0
本文所討論的主題是對大溪地區9個聚落的傳統建築研究,文化上,包括大溪鎮為主
之閩人文化區,以及龍潭鄉為主的客家文化聚落區。主要是對研究區內傳統建築的形
式、特性與其在聚落中的空間配置意義加以研究,並論及目前區內居民對傳統建築的
認知情形,透過對當地自然、人文環境及文化背景的研究,以求理解傳統建築所呈現
的文化價值系統。全文研究結果如下:
這片位在200公尺以下的大漢溪河階聚落區,早期原是漢人在大漢溪流域拓殖時與
霄裡、龜崙兩社熟番及大嵙崁生番三者的接觸頻繁地帶,因此在聚落的發展型態上需
考慮到防禦的需要。其後在地區的經濟活動發展上,因梓腦、茶、煤的相繼出產,並
利用大漢溪的航運貿易使本區農業、礦業、商業不斷發展而達到極盛時期。本區的傳
統民宅與寺廟等建築,亦因漢人的大量開墾而發展出以漢文化為主的聚落型態。日據
時期間,本區的經濟發展,由極盛走向衰退,聚落發展亦受影響。直至最近,才又因
工業,觀光業的發展,經濟再度復甦。
在此歷史背景之下,對研究區目前傳統建築的研究,可分下列幾點來討論:
1.目前在研究地區中的主要傳統建築形式以三合院最多,曲尺與一條龍式的建築較
少,三合院建築是傳統建築中分布最多、最廣之建築形式。
2.研究地區內傳統建築的分布現象,隨著不同的河階面、河階崖、河流流道、開發
情形,村廟等因素而產生不同的分布情形。
3.研究區中傳統建築在聚落中的空間配置,集村與散村的空間配置不同;在集村內
的三合院多分布於村廟的附近,村廟與三合院間的配置情形呈密切的相關。在散村內
的三合院與其所處的河階面,河階崖,道路系統,灌溉渠道及河流形成一套完整的空
間配置。
4.影響研究中這些傳統建築如此分布的因素,主要與河階面、河階崖下方、風速、
風害、灌溉系統、交通情形、村廟、親友分布情形等原因有關。
5.在研究區內房屋座向,主要與河階崖的高度、廟宇的座向、河流的流向、道路等
有關。此外,亦與風水觀念有密切的關係存在。
6.大溪地區居民其對傳統建築的認知研究上,討論居民對建築形式、功能與未來居
住選擇趨勢的認知三部分,整體而言三合院的建築形式在所有建築形式中仍是相當受
到喜愛的。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