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2 22:2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徐素貞
研究生(外文):XU, SU-ZHENG
論文名稱:「食貨半月刊」研究(1934∼1937)
指導教授:陸寶千陸寶千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U, BAO-GI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歷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89
畢業學年度:7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2
中文關鍵詞:食貨半月刊陶希聖食貨
外文關鍵詞:1934-193719341937TAO-SHI-SHENG1934-193719341937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3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民國二十三年,陶希聖先生為繼續研究中國社會史論戰以來的「社會性質」和「歷史
分期」兩大問題,創立了「食貨半月刊」(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年七月)。
這刊物以充實方法理論、搜集史料為宗旨,以「中國社會史專攻刊物」為號召,是當
時研究社會史重要刊物。
本文主旨即是分析「食貨」對前述兩大問題的解答,分社會形式發展的估定、舊社會
性質的討論和史料說明三個層次來敘述其解答的結果。
本文分六章,約十二萬字。
第一章導論。本章敘述社會史研究的背景、論戰的分析和食貨的創立。
第二章是研究方法之討論。其內容分史料的蒐讀、近人專著、外人論著的譯介及方法
理論的擬議數項。
第三章中國社會形式發展的估定。本章討論「食貨」中對中國社會史的分期和對「循
環」、「停滯」現象的解釋。
第四章中國舊社會性質之估定。學者從理論上出發,以自己研究所得,討論奴隸制度
和封建社會的有無和存在時間問題。
第五章「食貨」治學方法之舉例。這是舉「奴隸」與「封建」社會的史料說明為例,
藉以了解「食貨」重視史料的研究態度。
第六章結論。從前幾章的分析中,本文以為「食貨」雖未在「社會性質」及「歷史分
期」兩問題上獲得結論,但卻已獲致間接否定唯物史觀和奠定社會史研究基礎的兩大
成就。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