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乙二酮(ANQ )分別和氮- 氯琥珀醯亞胺(NCS )或氮- 溴琥珀醯亞胺(NBS ) 合成,化合1a 及1b 為5- 鹵取代并乙二酮,化合物2a 及2b 為5,7- 雙鹵 取代并乙二酮,使用氮雷射及FP- 770螢光儀對化合物ANQ ,1a ,1b ,2a 及2b 作磷光壽命及磷光量子產率研究n →π^*磷光研究。結果顯示磷光壽命及磷光 量子產率隨鹵取代基數目增加而漸減。且以四甲基乙烯(TME )為熄滅劑,求得熄滅 常數Kp為10moles 為ANQ 與TME 光化學反應速率的10∼100倍快。 從結果顯示具有n →π^*內重原子效應(internal heavy atomeffect )。 化合物3a ,3b ,4a ,4b 及5由化合物1a ,1b ,2a ,2b 及ANQ 與四甲 基乙烯之光- 狄爾斯- 阿得反應合成,產率約為90%。 化合物3a ,3b ,4a ,4b 及5在- 78℃與單態氧反應,分離得到發光體,證 據顯示此為1,2- 雙氧烷6a ,6b ,7a 及8,致光物衰變的速率隨溫度升高而 增快。就電子效應,氯、溴的拉電子效應是決定衰變速率的快慢。就熱力學常數分析 ,化合物6a ,6b 及8由阿崙尼亞斯方程式(Arrhenius equation)所求得的活化 能約為22kcal/mole。化合物7a 及7b 受位電子效應的影響,活化能降為16kc al/mole。而A 因素由10∼10於化合物6a 及6b 降為10∼10 於化合物7a 及7b 。表示分解化合物7a 及7b 需相當大的過渡狀態。 分別將化合物3a ,3b ,4a ,4b 及5於二氯甲烷中,在- 78℃下通臭氣,只 有化合物3a 及5有化學發光及少量的雙酯化合物9b 及11可被分離,推測臭氧化 化學發光來自臭氧本身分解的少量單態氧,和雙鍵化合物形成1,2- 雙氧烷所致。 由臭氧反應主畏產物分析結果,得知為cis 和trans 七員環spiro peroxide lactone 及cis 及trans 六員環spiro lactone ,推測機構是Zwitterion類型。 (圖表省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