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黃錫鯛(silver sea bream ,Sparus sarba )仔稚魚發育,就形態變化及生態 特徵而言可分下列三個階段:(1)仔魚前期(prelarvae ):體長在3-4mm(孵 化後5-6天),常溫下(20℃)約3天後開口而能攝食輪蟲,卵黃囊及油球於4 -5天後消失。此階段游動時間較少,大部份時間浮於水表層,能此時已有趨光性及 趨流性。(2)仔魚後期(postlarvae):從仔魚前期結束到變態期,體長約在4- 11mm(約孵化後6-40天)。此階段後期能攝食豐年蝦,攝食前之魚體攻擊型態 類似C-start型,即尾端彎屈使魚體成C 型。水槽中觀察其棲息水層以中底層為主, 並有避強光(2000-3000 lux )現象。餌料供應如不足,則曾互相攻擊, 攻擊部位以眼睛為主,腹部次之。(3)稚魚期(juvenile):從變態完成(約孵化 後35-40天)到若魚期(約孵化後2個月,體長在25-30mm)之一段時期均 屬之。 二、常溫下如不予餵食仔魚於孵化後8天全部死亡,其PNR (point of no return) 約在6-7天。其游動時間比較,孵化後4天餵食者即高於不餵食者,體長則於5天 後餵食者大於不餵食者。孵化後的啟始投餌時間,以孵化後不同天數餵飼,求其經過 10天之話存率,以3天時最高依次為4.5.6天,顯示愈早投餌愈佳。 三、視網膜中視細胞之發育在變態期前錐細胞(rod )尚不易辨認,為”純錐細胞” (pure-cone)網膜。俟40天時在組織切片中已可清析分辨柱細胞,惟從變態前( 約孵化後4週)發現有避光行為(為柱細胞發育之行為特徵),及視細胞核與維細胞 之比於35天時超過1.為柱細胞發育之輔證,其柱細胞發育應較組織切片所觀察之 時間為早。亦即在變態前(28-35天),網膜已具柱細胞。網膜中其餘各層細胞 於孵化後即逐漸分化,到變態前即分化完成。惟剛孵化時仔魚並不具網膜色素,約3 天後即可明顯分辨網膜色素,並隨魚體成長而逐漸增加,其色素層之移動(retion- motor response),在體長為8mm(變態前)以後,較為明顯。眼徑及水晶體之發育 亦隨體長而增加,尤在變態期明顯增加,經依Ta ara及Wisby (1963)之鑑別角 公式 l Sin α = ── 〔0.1(1.0+0.25)× 2.0〕/√n) f 求其視精度(acuLty),亦顯示於變態期顯著增強,而後漸趨穩定。 四、光照影響黃錫綢仔稚魚之攝餌可分:(1)從不同光強度下仔魚攝食輪蟲,稚魚 攝食豐年蝦,在各種密度均呈現光強度高者有較大攝餌率。(2)以自然光煦24小 時連續光照及日間暗適應,夜間光適應三組光照週期,以4小時為一時段,取不同成 長階段之稚魚,分別以豐年蝦及蝦肉投餵,均發現攝餌週期與光照週期成正相關,即 光照時段攝餌量較高暗適應時段則較低,如改變光照週期,則其攝餌量亦隨之改變。 而24小時光照各時段攝餌量均無差異。此顯示黃錫鯛仔稚魚為賴日間光照的”視覺 索餌者”(Vsual feeder )。且其攝餌週期受外在不同光照而有所改變。(3)以 長週期(L/D=16/8),短光週期(L/D=8/16)飼育對孵化仔魚成長之影 響,發現長光週期有促進仔魚成長之作用。(4)在暗適應下,稚魚前期(TL=12 ∼15mm)之攝食豐年蝦純賴逢機之被動攝餌,而稚魚後期(TL=28∼39mm)攝 食期不純粹是被動之逢機攝餌。其剩餘豐年蝦數量遞減曲線,與被動逢機攝時之遞減 曲線有顯著差異。
|